锡器文化

锡器文化

熟悉又陌生的老锡器藏品

发布时间:2012-09-30点击数:4906

                 熟悉又陌生的老锡器藏品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在苏州收藏界有一位专门收藏老锡器的藏家,他叫杨海祥。走进他的藏馆,各种锡酒壶、锡茶壶、锡茶罐、锡果盘、锡蜡扦、锡香炉琳琅满目,使人仿佛又回到了旧时代生活。
 人们对老锡器,多半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人们大多见过或听说过这些老家什。陌生,是因为老锡器太普遍,没人为之树碑立传,故相识而不相知,对其详情不甚了然。因而藏界也把它打入另类藏品。
    我们常说金银铜铁锡,锡是古老金属,锡之为器,自上古而延绵至今。所谓“青铜文化”,则是以铜为基础的铜锡合金,锡能使铜硬化而形成青铜。我国的炼锡历史,早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就开始。从考古发掘的证据表明锡器的历史略晚于青铜器,但锡器却比青铜器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各个朝代的锡器都有它的时代特证,汉代以前,统治者鼓吹“藏礼于器”,对器物造型及模制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锡器造型几乎就是青铜器的翻版。宋代、元代,锡器造型花样百出,但都离不开瓷器造型的范围。直至明代开始,由于文人的参与,锡器以紫砂器为模板,才使锡器的造型别开生面、异彩纷呈。到了清代以后,锡器采众器之长,结合锡的金属性和民俗要求,形成了锡器自身所独有的一些造型特点,具有了自家面目。
    历史上,以把玩为主的文人锡器诞生于明代。在万历年间,苏州人赵良璧制锡器,仿时大彬紫砂式样,开一代新风,同时也成为仿紫砂文人锡壶制作第一人。稍后,又是苏州人归复初,从他那时起,仿紫砂锡壶名声始大盛于世。他以生锡制壶身,用檀木作壶把,以玉作壶嘴和盖顶,其作品在当时卖价就很贵。到了明代宣德年间,还是苏州人朱端,人称“朱家鼻”,以锡制各种器皿,造型奇古而闻名。此外,明清时期有记载的制作锡器的名家还有黄元吉、黄裳、沈存周、沈朗亭、卢蔡生、朱石梅、朱坚、王善才、刘仁山、朱贞士等。
    值得一提的是,清嘉道年间出现了创新品种———锡包壶,常名人制壶,文人刻画,紫砂作胎,壶身包锡,以玉点缀,深受文人雅士宠爱。在杨海祥收藏的数把锡壶中,就有三把杨彭年制作的锡包壶,十分珍贵。老锡器的鉴定除在造型上断代外,它的皮壳是鉴定的重要依据。由于锡常温下在空气中不受影响,因此一件民国时期的老锡器,如果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之中,外表除了光泽不如新锡器强以外,变化不会太大。但时间长达数十年或数百年的老锡器几乎不可能完全与潮湿环境隔绝,而锡受潮表面会生成一种极薄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会因为不同锡料中其它金属含量的不同呈现出黄褐、紫灰、紫黑、银灰、黑褐等不同的色彩,并与金属锡的质感,光泽混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皮壳,成为锡器中鉴定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同等锡质相比,其色泽越深越沉锡器的年代就越早。由于金属锡耐酸碱又不易氧化,因此做旧并不容易。
    老锡器与其它古玩一样,价格的高低关键在于锡器的优劣。那么怎样辨别锡器的优劣呢?锡是制作锡器的原料,要想锡器制作得精良,首先要保证锡的品质纯净。制作锡器的匠人根据锡质的纯度把锡料分为响锡、花锡和硬头黄。纯净的锡料展性好,因扭曲有声,所以称响锡。响锡做成锡制品后表面润泽亮丽。花锡次之。硬头黄锡含杂质多,色泽灰暗,坚硬而性脆,价廉品质差。另外就是锡器的做工,錾刻的工艺,纹饰图案等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老锡器逐渐被新式的搪瓷、钢精铝制品、塑料制品及玻璃器皿所替代,已经退出了使用范围。但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财富,却具有极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正因为目前人们对老锡器知识的了解不如瓷器、玉器那么多,所以老锡器是目前收藏领域中上升潜力极大,最值得期待的收藏品种。


 

[上一篇]:慎用合金锡壶饮酒(水)
返 回[下一篇]:闪烁世纪光芒的个旧锡文化

云南个旧市晟鼎纯锡工艺厂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号:032914Q云南科技型企业认证编号:ZXR2013010319 滇ICP备13001057号 

善锡堂在线客服
13577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