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金属工艺品

发布时间:2015-01-01点击数:2626

      关于2014-2015年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根据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对文化产业分类的重新设定,结合云南实际,现就2014-2015年重点发展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印刷包装、会展服务、珠宝首饰、工艺美术品、游览娱乐、歌舞演艺、创意设计、文化信息传输十大文化产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一是解决文化产业自身结构问题的需要。
    多年来,我省立足于民族文化资源,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有利于进一步凸显云南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变化,提升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发展方式,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强化文化产业整体布局。
    二是适应统计指标变更调整的需要。
    2012年7月,国家统计局印发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对文化产业门类进行了新的界定和调整。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有利于进一步加快适应新分类和新统计办法,统一文化产业的界定范围、统计口径,提高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对文化产业做出全面、科学的揭示和评估。
    三是应对文化产业新业态挑战的需要。
新的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在产业融合、科技发展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发展、新变化和新形势。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领域,有利于进一步催生新业态,促进衍生产品开发和产业链拓展,加速高科技融入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市场主体,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大力促进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二)基本原则
——遵循国家标准。与国家统计分类标准相衔接,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选择和确定,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进行分类。
——重在发展潜力。尊重现有产业结构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为到2020年我省文化产业与全国同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特色优势。选择最能体现云南文化产业竞争力、最能代表云南文化发展形象、在各产业门类中基础较好且能够尽快做强做大的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
——推进转型升级。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选择和确定,充分考虑到整个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图引导文化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三、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
   (一)新闻出版发行业
主要领域:新闻业、数字出版、图书出版、报纸出版、期刊出版、音像电子出版、电子出版物出版、图书批发、报刊批发、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批发、图书和报刊零售、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零售等。
发展思路:完善云南出版集团和云南报业传媒集团企业法人制度,加快上市步伐,鼓励其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发挥龙头和带动示范作用;巩固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等传统出版,提升研发能力,加强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新兴版权产业;拓宽和延长产业链,发展新业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更多出版单位成为市场主体,积极扶持新知集团等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云南地理区位优势,重点面向东南亚、南亚,加强新闻出版发行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云南新闻出版发行业“走出去”发展。
    (二)广播影视业
主要领域:广播服务、电影服务、电影和影视节目制作及发行、电影放映、录音制作等。
发展思路:增强科技意识,加快科技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完善电影播放渠道和网点。促进云南广电传媒集团市场化发展,做大做强;扶持民营影视机构加快发展。合理布局,建设有影响力、效益好的影视基地,推动影视产业实质性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形成以影视作品本土投资、创意、制作、发行、放映等为主的云南影视产业结构。重点面向东南亚、南亚,加强广播影视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三)印刷包装业
主要领域:印刷、包装装潢等印刷复制服务。
发展思路:巩固和壮大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复制产业。发展数字印刷,提升印刷、复制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升级换代,逐渐形成低碳、环保、高效的印刷复制产业。加大对云南报业集团印刷厂搬迁项目的支持,促成“云报传媒数字印刷产业园区”项目的落成。提高生产与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竞争力、影响力和承接能力,形成辐射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有较强影响力的印刷复制承接集聚区。
   (四)会展服务业
主要领域:会议及展览服务。
发展思路:发展各类综合和专业会展活动,重点支持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的会展活动。培育会展市场主体,办好重大文化会展,打造文化产品展示交易平台,推动文化消费和文化贸易。扩大会展、节庆的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会展、节庆与旅游、商贸合作。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国内外文化会展活动,推动海外文化推广活动的产业化运作。加强对地方文化会展、节庆活动的引导和规范。
   (五)珠宝首饰业
主要领域:翡翠、祖母绿、碧玺等珠宝首饰设计、加工、销售。
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翡翠为主的珠宝首饰制造和零售。提升创意策划水平,加大本土珠宝首饰加工比重,引进和培养创意、设计、加工人才。完善产业链,实现翡翠加工与其他首饰加工、其他特色工艺品生产的结合。规范行业发展,推动产业整合,扶持有技术、有创意、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施“探宝计划”,发现和寻找其他宝玉石资源并分类研究,积极推动祖母绿、碧玺及其他宝玉石资源的快速产业化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六)工艺美术品
    主要领域:金属、雕塑、陶瓷、刺绣等工艺美术品制造,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批发、零售等。
   发展思路:扶持骨干企业,培育行业龙头,推动工艺美术品行业整合。大力发展以木雕为主的雕塑工艺品制造和销售业,提升科技含量,引进电脑技术,加强创意研发,实现批量生产和销售;鼓励形成村落、区域性的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云南资源优势,以红木雕刻、木(含竹、藤等)根艺、民族木雕为基础,以建筑装饰木雕为主要方向,培育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陈设艺术陶瓷制造和销售业,挖掘陶瓷文化,复兴云南陶瓷艺术,重点推动建水紫陶、华宁陶、黑陶等产业化扩张,加快瓷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刺绣(扎染)产业,加强对各地刺绣行业协会的指导,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农工商一体化发展;加强刺绣研究和创新、培训,提升刺绣技艺水平,打造云南多民族刺绣品牌。推动金属工艺品制造和销售,以锡、铜、银等工艺品为重点,加强创意设计的研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工艺美术品生产销售向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一批专业化和机械化的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综合性的工艺品交易市场,构建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产业集群。
   (七)游览娱乐业
   主要领域:公园管理,游览景区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动物园和海洋馆、水族馆管理服务,野生植物保护,植物园管理服务,电子游艺厅娱乐活动,网吧活动,其他室内娱乐活动,游乐园等。
发展思路:坚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和融合发展,把景区游览管理作为我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文化产业扶持和统计。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协调,支持重点景区建设和发展,积极推动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科学有序开发,建设新的景点景区。引进国内外知名主题游乐园品牌,结合我省良好的自然条件,在中心城市策划建设一批大型游乐园,把昆明建设成为西南地区游乐集中地。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一批休闲养生、时尚酒吧等城市高端娱乐设施和场所,建设城市文化休闲娱乐综合体,扶持和培育综合型文化休闲娱乐投资运营公司。提升文化休闲娱乐市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整顿文化休闲娱乐市场秩序,引导文化休闲娱乐企业健康发展、规模化经营。
   (八)歌舞演艺业
主要领域:民族演艺、旅游演出、文艺精品创作、艺术表演场馆、文化艺术培训等。
发展思路:调整经营方式,创新盈利模式,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开发优势民族文化资源,创作演艺精品,继续保持我省歌舞演艺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提高演艺产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行业重组整合力度,打造实力强、规模大的演艺龙头公司。加强特色艺术表演场馆建设,把云南建成我国西部民族文化演艺中心。拓展演艺产业链,推动演艺策划、运作模式向省外扩张,输出演艺精品,实现知识产权的输出。培育文化艺术服务经纪公司、文化艺术培训公司,扶持和组建龙头企业,提升文化艺术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演出网络建设,促进演出院线与有关服务业的合作,推动演艺与旅游、会展、传媒、科技等结合,打造富有特色的演艺项目,大力推动演艺产品走向世界。
   (九)创意设计业
主要领域:广告业,软件开发,多媒体、动漫游戏软件开发,数字内容服务,数字动漫、游戏设计制作,工程勘察设计,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服务,室内装饰设计服务,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服务,专业化设计服务等。
发展思路:促进广告业从展台、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向电子屏、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可视电话、网络、影视、策划、活动等各个领域发展,重点支持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平面设计、外观设计、工艺美术设计、雕塑设计、服装设计及展览设计,提升设计创意能力和水平。鼓励发展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艺术设计服务外包。加快建设具有影响力和区域特色的云南创意设计产业园,引入高端创意设计公司,建设大师工作室、创意设计室和产品研发中心等,形成齐全的创意设计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创意业与工业、建筑业、农业,特别是与工艺美术品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各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和发展水平。积极引导和促进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拓宽服务范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人才支撑,推进信息化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加快行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对有实力、有信誉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对外承包工程等经营活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努力把昆明打造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勘察设计行业服务基地。重点培育数字动漫游戏制作、软件开发企业,整理开发具有云南特色的动漫游戏题材,积极发展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等新兴业态,提高原创动漫产品质量,增强动漫艺术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形成创作、生产和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鼓励发展面向东南亚、南亚市场的动漫游戏服务外包。培育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生产、消费、输出市场,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纳高端设计和软件人才进入云南创业。
   (十)文化信息传输业
主要领域:互联网信息服务,其他电信服务,增值电信服务(文化部分),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覆盖与接收服务,卫星设计、安装、调试、测试、监测服务等。
发展思路:重点支持云南广电网络集团加大对全省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网络资源的彻底整合,推动全省广电网络服务升级和产业升级,推动集团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统筹推进移动通信发展,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支持新媒体产业平台建设,有效利用公共空间战略资源。增强文化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增强电子基础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软件业支撑服务水平,鼓励智能终端和智慧家庭产品创新发展。促进网络文化产业链相关环节的融合与沟通,创新营销推广模式。鼓励和支持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企业和通信企业参与网络文化内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拓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拓宽文化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建立文化消费信息平台,发挥网络文化产业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文化信息传输企业面向东南亚、南亚实施数字电视“走出去”战略。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建立一批软件技术园区,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软件开发、出口中心。
    四、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的保障措施
   (一)改革体制机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不断完善文化管理体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文化产业工作联动机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工商、国土资源、商务、统计等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完善配套措施,为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二)制定产业规划。突出规划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规范作用,制定中长期产业规划,突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鼓励各地立足于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和市场条件,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差异化、特色化和集聚化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进一步细化各具体产业的发展重点、目标任务。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比重,鼓励文化产业“走出去”。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引导各地、各企业重视、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文化产业有序、科学发展。
  (三)增强企业活力。推动文化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进一步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健全有效制衡的国有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文化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规范经营决策。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改善融资环境和股权结构。
  (四)重视科技创新。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现代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传播方式的创新、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加大文化产业科技攻关,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设立产业研发中心,以科技促进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提高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水平,不断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提升新型文化产业比重。
  (五)突出项目建设。充分认识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石,鼓励各地、各企业按照国家新的分类标准设计、建设、运作一批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含园区),依托项目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重点文化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加强重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推介,进行有实效的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借助国内外资金和知名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加强文化产业项目的调查研究和学习培训,增强项目的策划和建设能力,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六)推动融合发展。把握各产业互动和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树立大文化观念,推动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旅游业、金融业、传统工业、农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的融合发展,放大文化产业提升其他产业附加值、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突现文化产业的价值,在融合发展中探索和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加强文化产业行业内部各业态、各领域的融合,壮大文化产业主业,促进文化产业从单一发展模式向融合发展模式转变。
  (七)注重品牌打造。品牌竞争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产品竞争,要充分认识品牌建设在企业竞争中的关键作用,不断改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大力塑造品牌形象,认真做好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宣传、品牌维护、品牌扩张工作,提升文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引导和激励文化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增加品牌建设投入,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八)加大人才支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进一步完善国有文化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按照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运作情况,大力培养和引进出版传媒、创意设计、文化科技、项目运作、资本运营、市场营销、文化经纪等方面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建立文化产业专家库,完善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制定优惠的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政策,强化在职教育培训,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懂文化、知市场、会经营的复合型企业家队伍。
  (九)提升服务水平。各有关部门要营造良好环境,切实关注文化企业发展,不断优化服务措施,为企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协调解决企业发展的难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做好优惠政策培训、解读和落实工作。通过发展中介服务机构、文化产业协会等组织,打造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和组合式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管理作用,从被动接待服务向主动上门服务转变,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
  (十)强化统计监测。增强统计工作对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把统计作为文化产业的基础工程来抓,主动适应国家新的分类和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加强对文化产业各门类、各州(市)、各县(市、区)的统计。加强非法人文化产业单位的统计,制定全省和各地区的文化企业名录,做到文化产业应统尽统,准确、及时地反映文化产业的总量、结构、规模、效益、发展速度等现状,反映文化产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趋势,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及薄弱环节。加强文化产业管理人员、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数据采集、计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决策参考性。
[上一篇]: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
返 回[下一篇]:红河州“十二五”规划目标

云南个旧市晟鼎纯锡工艺厂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号:032914Q云南科技型企业认证编号:ZXR2013010319 滇ICP备13001057号 

善锡堂在线客服
13577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