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个旧:寒冬之下如何转身
来源:个旧时讯发布时间:2013-12-13点击数:4016
资源枯竭、市场遇冷,无矿可采的锡都没有消极应对,而是选择“二次创业”,着力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请看——
个旧:寒冬之下如何转身
生物药材种植
资源依赖症,危机有多大?受市场影响,仅锡一项蒸发80个亿
个旧素以“世界锡都”享誉全球,其锡矿开采冶炼史可追溯到汉代以前的青铜器时代。1909年,滇越铁路通车,云南近代工业由此发端,个旧成为中国大西南近代工业的翘楚。
新中国成立后,个旧得到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工业发展迎来新的辉煌,个旧所生产的数百万吨锡、铅、锌等有色金属产品,累计为国家贡献财富超过130亿元,投入产出比达1:10,成为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锡化工中心、锡材中心和砷化工中心。
“公司刚刚投产的时候边生产边建设,大家伙儿边学习边摸索,我从高中毕业生提拔到管理260多人的车间主任,只用了8个月。”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立矿冶公司生产部部长朱家新的言语间,还能感受到当初行业景气带来的“老大哥”自豪。
上世纪90年代,两千多年有色金属采冶史上最大的危机初露端倪,矿山地表资源衰减、开采难度加大,工业固废堆存量中金属总量已高于探明储量,七成以上原料依赖从湖南、内蒙古乃至印尼、缅甸、老挝、澳大利亚等地购进。矿竭城衰、硐老山空等问题沉甸甸地压在这座城市身上。
百年前依托滇越铁路,“大锡”漂洋过海走向世界,个旧与香港、伦敦构成锡交易的铁三角。如今,10个品种、65万吨产能基本全部外销,个旧直接坐到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的交易席上。全球金属价格走势图,成了这座城市的心电图。
“个旧因锡而生、因锡而盛,会不会因锡而衰?原料、市场两头在外,个旧工业对外依存度高,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市工信局局长杨敏以锡价格为例,解析金融危机带来的最直观的影响:从2010年8月每吨22.4万元历史最高价,一路下跌,到今年5月降到14.5万元,“如果按照10万吨产能计算,每年蒸发80个亿”。
片面繁荣的有色金属产业像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等生产要素不断聚集,不知不觉中对个旧其他产业特别是高端产业形成挤出效应,宏观经济结构呈现重型化、初级化、单一化失衡。外部经济打个“喷嚏”,这里就要“重感冒”。
“寒冬”之下如何转身?个旧市委、政府的选择是,实施产业“二次创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打造经济转型的升级版。
有色金属,可做什么文章?十个10万吨重点项目,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型工业
“有色金属对于个旧来说,丢不掉,也丢不了。”杨敏算了一笔账,2012年工业占全市GDP比重为6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7%;46万总人口中,每8个人就有一个是产业工人;全市关联企业480多户,规模以上企业达53户。
2008年以来,个旧市连续两轮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试点,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2007年—2012年,累计获得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70478万元、国家发改委2932万元接替产业专项资金、云南省开发银行2700万元贷款扶持。
有了强有力的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生动力从哪里来?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以一批大项目、大企业支撑和牵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个旧市正经历一次深刻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转型,需要敢于争先的锐气,个旧市融入工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从资源消耗型向精深加工型、资源再生利用型转变;
转型,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2010年以来,个旧市淘汰小水泥、小化工、小冶炼等落后产能30余万吨;
转型,需要润物无声的底气,本级财政收益全部返还企业,领导带队组团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云锡年产10万吨锡、10万吨铜、10万吨铅,红铅年产10万吨铅,沙铅年产10万吨铅,润鑫年产15万吨铝钛基合金,南翔年产10万吨锰、20万吨硅锰合金,红河锌联年产10万吨再生锌,华鼎150万吨冶炼废渣回收利用”,在个旧,总投资150亿元的这一揽子项目被习惯地打包称为“十个10万吨”。据测算,到2014年,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产业链进一步加粗拉长,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产能和总产值都将实现“双倍增”,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型的个旧工业体系。
后续发展,拿哪样保障?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为突破口,实现稳健转型
“十个10万吨投产后,无论是资源,还是市场都将触摸到上升的‘天花板’,必须以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为突破口,实现稳健转型。”红河州委常委、个旧市委书记王忠目光深邃。
云南白药的姊妹药“虎力散”,可谓家喻户晓。1958年,曲焕章的同门师弟、滇南名医毛灿文将祖传秘方捐献给了个旧市政府,云河药业的前身——个旧市制药厂由此创立。通过自主创新,如今“虎力散”由民间散剂迈入产业化生产,胶囊、片剂等单项产值达到1.2亿元。目前,总投资2.3亿元的中药现代化技改项目和复方龙血竭胶囊产业化项目一期已经完工,力争在2014年通过国家GMP认证。副总经理王继陈说,“在政府扶持下,公司已进入上市辅导期,有望成为红河州第一家上市公司。”
接续替代产业正崛起为个旧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生动力:生物资源利用方面,攀大木棉、唐人生物年产1000吨茶多酚等项目建成投产,乍甸乳业、沙甸好牛、老厂特色药材种植加工、卡房万亩马铃薯种植等畜牧、种植加工业形成规模;新能源、新材料方面,云锡公司两条新型墙材生产线投产,圣比和年产2000吨镍基正极材料、年产1000吨磷酸铁钾项目顺利推进,莲花山风电场完成项目核准,马堵山水电站蓄水发电,累计发电量11.6亿度。
截至6月,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1.5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工业产业完成增加值58.75亿元,同比增长18.8%。连续多年,个旧均跻身“云南省工业十强县(市)”之列。
然而一路走来,政府、企业、职工承担着沉重的转型成本。企业融资困难、公共服务欠账多、城市功能不完善、就业压力上升、社会保障缺口大等问题依然沉重。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延长产业链核心技术、获得更多信贷支持等,都需要在宏观层面给予更多倾斜和支持。
转型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消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阵痛,未来,个旧还要面对许多坡坡坎坎,但主动融入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宏大交响,改革、创新是最催人奋进的旋律。
***** 在转型中稳健发展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国民经济百废待兴,工业基础尤其薄弱,大规模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在享有“有色金属王国”美誉的云南,一些城市伴随着资源开发迅速兴起,形成一类特殊的城市群体——资源型城市。
然而,以消耗资源的发展方式,同时,自身资源的有限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取决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取决于当地政府能否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找到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契合点。
2008年以来,个旧市连续两轮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试点,在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疲软、资源枯竭和环境修复的多重压力下,向哪个方向突围,才能重振昔日声威?个旧市攻坚克难、主动融入国家经济转型的时代音符,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步步为营的稳健转型为其他相似条件的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