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器文化
锡器文化
大师的轨迹
发布时间:2015-08-24点击数:4431
大师的轨迹(一):大师名震京城 作品国馆收藏
人民日报2007年1月12日头版报道: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共161人获本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温家宝总理向获奖人员表示祝贺。相继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春城晚报等新闻登载,我省赖庆国、段国梁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4月1日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播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专题制作节目,至此中国锡都走出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许是百里锡山的人杰地灵和锡山的庇护,让这千百年来锡文化所堆砌起来的荣誉光环戴在了个旧的头顶上。并且赖庆国参评作品“吉象三珍”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做为华夏文明的一项文化符号,被历史镌刻。
赖庆国,出生于世界锡都——个旧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自幼酷爱绘画,一直梦想长大能当一个画家。因兄弟姐妹较多,家里排行第七,所以家里人叫他“老七”,外面的朋友岁数小他的大多都尊他一声“七哥”,而年龄相仿的则代孩子喊他一声“老七叔”。
就因为在家里他是最小的,生日又在10月1日,反正是他过生日的时候,举国都得跟他一块欢庆,所以他的哥哥姐姐们都对他很照顾,希望他以后有所出息。因此赖庆国从小也有很好的学习绘画的条件。
大师的轨迹(二)出生在锡都 从小便识锡
回忆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虽然那是一个红色的年代,可大家日子过得都挺不容易,买米要购粮本,扯布要布票,就连买盒火柴都得要购货证,反正什么都得凭证票供应。最享受的只有五分钱买五、六颗面上裹满白糖颗粒的水果糖,用黄土包装纸包起来,放在包里慢慢吃。谁家里要有个半导体收音机的,就算是生活条件好一点的。“红灯牌”“电子管”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啦。但是用来焊补锅碗瓢盆的散锡,谁家里都会有存一点。
那时几乎所有人家里都有个灶窝洞,生火做饭都用柴和煤。单身汉好办,弄个煤油炉就可以对付过去。所以一般家庭为了节省点钱,家里的男孩子,只要是礼拜天或是假期中,都得去挑柴捡煤。
他们家也不例外。在家里有三个哥哥都要去挑柴,顺便挖点大草乌回来,煮熟后切片晒干,拿到医药公司卖,换点钱贴补家用。赖庆国时常会跟哥们到炼厂的碳碴坡上捡焦炭。那时冶炼工艺不太先进,倾出的碳碴里经常夹杂着残锡在里边。这样人们把夹着锡的碳碴敲碎,把锡收集起来。拿到家里回炼后,用一道竹子撇开成两半,把锡倒进去做成锡条。留下一点,家里有洗脸盆或是搪瓷碗、口缸什么的破洞时可以补起来再用,多余的锡拿到废品收购门市卖掉。
那个时候和现在不能比,现在的小孩子要玩个什么玩具的,只要拿上钱上街去就能买到,甚至通过互联网购物连逛街都省了。可是那时想玩的东西大多都是要自己做的。所以会跟三个哥哥经常到个旧湖里拿几块湿软的泥巴,修平整后,用事先刻好的手枪模型镶按进去再取出来,最后用捡回来的锡熬化后浇注进去,冷却后再取出,用削铅笔的“小洋刀”把四周修齐,用砂子轻轻磨一下,一把精致的锡手枪模型玩具就算完成。第二天到学校里,从书包里拿出来,就可以在同学们的面前炫耀一番。虽然那时还没有锡工艺这么个文化概念,但也算是大师亲历接触最早的锡工艺品吧。
大师的轨迹(三)工美厂初奠基础 入云艺华山论剑
有一次跟哥哥们去“锡都电影院”看电影,找到座位坐下来,突然发现在他们前排坐着一个中年男子,正在画着各种人物速写。
“画家,他是画家,画得真像”,他激动的称赞。 锡都电影院旧照
从此以后心里总想,要能当画家该是多好的事,跟他们一样,画什么像什么,也让别人叫画家。很多年后,他终于知道那天那人就是个旧大名鼎鼎的、云南省著名国画家——谢毓功先生,并多年后有幸拜入谢先生门下。
云南著名国画家谢毓功先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个旧市成立了一家“锡花工艺美术厂”的锡工艺品企业,赖庆国以专业最高分的成绩考入厂里工作,谢毓功先生刚好就是这家企业的美术设计顾问,他从此得以在谢先生的教导下开始他人生的美术事业之旅。以后又以扎实的美术功底,被个旧市印刷厂调去做专业印发美术设计。
1983年怀揣着追求大师的梦想,赖庆国考进云南艺术学院绘画进修班。到了学院,也许因为是较为特殊的成人进修班,每位学员都有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因此教学上配置了相当的师资力量,专业授课水平也较其它普通教育提高了不少。生活方面,院方考虑到多数属于带薪攻修,因此限制少了很多,这给了学员们更多的学外探讨空间。晚饭的时候,三五个一聚,打上几许白干或散啤,从文艺复兴的开始到现实主义诞生、从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至毕加索的“少女”,这样主义、那样枝法无所不谈,“华山论剑”就开始啦。广告上不是说:“八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快乐”吗?所以当谈到兴头上时,往往会把满满的一茶杯白酒一口干掉,喝的就是一个高兴,当然这也为日后社会体验和下乡采风练就了一身酒胆。
现为云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一年后,云南艺术学院成立工艺美术系,根据他的要求,学院同意,转到工艺美术系专修。因为是首次办工艺美术专业班,学院非常重视,为系里配备了学院最强的师资力量,主修专业教师黄洁淳、王力强等老师都是从川美工艺系出来的,当时被称为“川派”,因此学生们从川派老师那里了解到不少川美的情况。那时候全国的美术学院几乎都在解读着四川的英雄主义,罗中立的“父亲”给全国的文艺创作带来震憾,程丛林、何多芩等一批画画的无疑成了四川英雄主义的代表人物,拥有了在中国属于一个自己的创作时代。
大师的轨迹(四)川西北激发梦想 彝人区一醉方休
说实话,那时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已经过去五年,人们对社会的价值观及其文化创作思维已经有所改变,但那毕竟还只是一个早晨,现实中所能看到更多的还是一片灰色里透着白光的主色调,所以这个时期中的人特别崇拜英雄主义,尤其是带着一定悲怆色彩的个人英雄主义。就如听到“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歌时,自然的就会浮想起歌声背后主人翁那哀伤而又美丽的故事。所以当听老师们讲了很多四川的故事后,赖庆国不时拿着“父亲”的画册沉思,感觉上这个“父亲”就是生活中真实的存在。
罗中立油画《父亲》
“川西北,一定要去”,他心里开始有了川西北之行的冲动。
1985年4月利用画风景的机会,赖庆国和几个臭气相投的同学商量“川西北计划”,不想一拍即合,终于又将完成自己专业生涯中的一个心愿,去寻找那川西北的“父亲”。
有时自己会细细回想,那次出行虽然很难,当时确实是有一股子英雄主义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但也许也正是这次川西之行为他在“云艺”完成破茧成蝶的蜕变而得到充分的养分,同时也为他以后一直所坚持的艺术创作的真实烙下了坚实的印迹。
按计划,从昆明出发至西昌进入大凉山彝族人区,而后经成都往西北到汶川羌人区域,最后进九寨沟。
“不错,出发!”
由昆明座火车到西昌呆了两天,到来山海写生采风,直到第三天下午搭上一辆开往昭觉的公共汽车,上车找座坐下后打了个盹,天刚要黑时就到了昭觉县城,由于旅途劳累,随便找家旅店住下,再赶忙找一家还没关门的饭店囫囵填饱肚子,回到旅店一夜无话就睡到了第二天。
昭觉曾经纺织出世界最大的百褶裙
昭觉是大凉山彝族人较为聚集的一个农业县城,虽说是个州府,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初期哪个时候,一个偏远的农业民族山区县城,实际上就与现在的山区乡镇一般,何况大凉山区与其它区域相比又是一个相对较为落后的民族区域,对外面的一切就没个什么反应。彝民们对祖上传下来的还是一样的遵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那片赤黄的土地上一样的生活,一样的劳作,仿佛恒古不变。然而对于这次的采风,他们恰恰需要的就是这样真实的体验。
几个人各自带上速写和相机在拥挤的集市不停的收集着素材,并不时的和当地的一些彝族村民问这问那,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中午时分想找个便当祭祭五脏庙,发现所有的地摊小食都被那些身着披毡,头顶冲天锥的彝族汉子们席地坐满了,几乎满街都是如此,一圈一圈围座的地摊酒宴尤为壮观。见此情形,大家高兴的找了个落屁股处入乡随俗了。
大凉山身着披毡的彝族汉子
汉子们看他们是个外地人,很是客气,还没等同学们张口,一个汉子便已经递过来一碗酒,说要一口干完,否则就是看不起他。大家无奈也只好硬着头皮接过来仰头倒进肚里,也叫了几个小菜就和他们一起打了拼伙。
边喝边聊,两口黄汤进去就已经和汉子们称起了哥子弟兄。一碗、二碗,干!也不知喝了多少,反正店家会记数。中途给他们说是搞美术的,过来采风收集素材,想照几张照片。实际上采风是什么意思他们不知道,但是要照相,可以,先干一碗。要让他们讲讲村上的事或是民俗民风,可以,再干一碗。
到了下午2点多的时候,看看那些汉子们还没散伙的意思,大家开始想应该怎么撤退,刚一开口汉子死活不答应,只好再喝下去。这时中间有人的不知是喝多了还困了,披毡一裹靠在墙上就睡了去,奇怪的是其它人也不去管,还是喝酒。却也好笑,等这老兄睡醒的时候,又有其它的汉子睡过去了,整个下午就是这样,他们中间总有人在睡,也总有人在喝,醒啦喝,喝了睡,尿急了,拉开裤档站在墙边就地解决。如此一直到下午这些彝族汉子们看看天色已经不早,说是回寨子还有二、三个小时的路要走,叫来店家结账,五块六角九分钱,赖庆国自己出了,粮票就用村民提来的玉米给店家称了结算,落得大家高兴。
大师的轨迹(五)九寨行洗净心灵 体悟出创作真谛
第二天离开昭觉,按计划又去了美姑、娥边,转进成都。第二天就绕道都江堰呆了一天,取道北上经过汶川、松潘,最后在到九寨沟。
从汶川出去的路况很差,沿途山势险峻,眠江边上到处都是一眼难以见底的深山峡谷,偶尔还可见到一两个堰塞湖,听当地人说是因远古大地震所形成。然羌族民居用石头磊起的雕楼却大都建那陡峭的山壁之上,一路看去甚是惊险,而也更为精彩,真想驻足细看一番,而无奈所乘班车不便,却也只能走马观花一赏。
八十年代时的九寨沟和现在有着不同的概念,现在人们都知道九寨沟是世界上最好的自然风景旅游区,但在当时还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林区,大自然的造化与天水一色的景至,彻底让人感到空明。
赖庆国曾经这样回忆:“一踏进九寨沟的第一感觉,就已经没有自我的存在,而是自然的溶入,与天溶汇;与山溶汇;与水溶汇。清澈的溪水在脚边流过,甚至没勇气蹲下去洗洗手,若须淌水过溪,还就恐怕我们这样的俗物会把这方纯净给弄脏了,把我内心与大自然的和谐破坏掉。关注远处的雪山、老杉林,孔雀兰般的湖水,岸边不时传来几声鸟的清叫,这时我真想用几个字来描述此情此景,真是惭愧,确实找不出适合的句子来。就如初到九寨沟,由于景色太过的清纯,兰、绿、黄、红色彩的纯艳,美的让人无从入手作画,倒是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一组组美景,影响了一拨拨的朋友发了九寨沟的热,并沿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九寨沟,就向歌里唱出的一样,是神奇的九寨。我不知此时我与刘海粟老先生上黄山的心情是否一样,但是我在九寨沟拍摄了几百张照片让我记录下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经历,也许现在再要去找回那时的激情,却根本不可能了”。
写出这段回忆,虽说就象赖庆国人一生中的几个短篇小梦,但就恰恰是这些短篇小梦的连续才成为他这一生的梦想。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次经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零接触的一次生活体验吧,也算是在‘云艺’期间学习的一堂课,让我彻底感悟了人性的真实与自然的溶入竟是如此的和谐。而今的艺术创作必须是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不应只在高科技的便利店无数的翻版、复印,更多要置身自然,体验现实的存在,如此才有创作生命的力量,它不是弄潮,也不是流行,而是一次接一次挣扎的蜕变,因此它是恒古的沿续。”
大师的轨迹(六)屡夺摄影奖 功夫在画外
笔者认识赖庆国是在1983年的时候,刚到搪瓷化工厂跟师傅龙霖学习工艺美术设计,不知天高地厚,画了两张“牡丹双喜”的洗脸盆花样稿,就充起了“画家”气派。一天赖庆国来找师傅,看到他一副谦逊随和的性格,相较之下除感觉汗颜,还感到投缘。食堂里打了几个小菜,倒上二两白干,三人凑到一块,从那时起就“勾结”到了一块。直到后来,龙师傅到三中办班讲课、做公司都叫上他一块参与。并且后来把公司和斑锡厂一并交给他经营管理,当然这是后话。
记得84年他在云南艺术学院读书的时候,学院放假回个旧,他把从“九寨沟”采风时拍的一组风光摄影带来,龙师傅看后就说了一句话:“小赖这人审美视点要比一般人高得多”。
当时没理解这句话,但就是这组照片已经看出了赖庆国身上所透出的一股子唯美的艺术功底。后来他的一张“小和尚”摄影在首届“锡都杯”摄影大赛中拿下一等奖。说是无巧不成书,当年尚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的我国名画家陈丹青,到西藏写生也拍了一张“大喇嘛”的摄影,获得全国金奖。
这时我还想,他自己相机没有一台,靠借别人的就捧回金奖,这还真是牛气冲天,别人有“长枪短炮”奈我何?!到2005年摄影大赛,他到马来西亚时拍的一张“天堂鸟”又把金奖揽抱入怀。这就是人家工艺美术大师应“玩”的艺术综合实力!要不人们怎说:功夫在画外呢。但这却与他今后在文化艺术整合表现方面有直接的关系。
大师的轨迹(七)斑锡厂牛刀小试 世博会借机转型
后到个旧市广告装潢公司历任副总、老总、斑锡厂厂长。多次参与我市及州一级大型艺术活动项目艺术效果设计策划,得到极高赞誉。刚当斑锡厂厂长的时候,他说他参加工作就是做锡工艺,曾经跟随李宗泽、谢毓功两位前辈做过学生,而个旧锡工艺品近几年来能发扬光大,都与他有很大关系。
1998年赖庆国要求自任斑锡厂厂长,此时正值马来西亚锡工艺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与狼共舞势在难免,以个旧为代表的中国锡工艺品进入商品市场,与之相比确实风光不在。个旧锡工艺品产业开始萎缩,许多人都在窃笑,这时候当厂长真是扯淡,但他还真就是个这样“扯淡”的人,他说他自己懂巫术,能把坏的变好,死的变活。还真有这么一次,我们一起在外边吃饭跟他打赌,抓只苍蝇放在水里泡死,然后把它救活,谁输谁付饭钱。嘿,他还真把苍蝇救活放飞了,好在有另一吃饭的朋友把帐给结了,但到今天也还差他一顿饭的帐没还。提这事吧,是想说赖庆国这人做事实际上有远见看得深,早已成竹在胸,只是别人不理解而已。
1999年昆明世博会
99年昆明世博会即将开幕,为了把个旧锡工艺品推向市场,取得与国外产品竞争的“入场券”,他还真敢把以60万赞助获取“唯一指定产品”权的允诺给定下来,后来其它企业都不敢一起做,作为同事,当是我真吓坏了,告诉他:这已经不是小马拉大车的概念,而是在拉飞机。但他通过企业商业运作,还真是取得了成功,并因此与浙江大学挂上钩,获得“省院省校”项目合作立项,借用政府支持,率先进行锡工艺科技改造,掀开个旧锡工艺产业技改序幕,也提升了个旧锡工艺品生产科技含量,获得了与国外产品较量的资本。
大师的轨迹(八)借助文化生产力 产品特供钓鱼台
至2002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找上门要求专业生产供应礼品茶筒,按说能进入“钓鱼台”的产品已经为国内顶尖工艺商品,并且产品进入销售,几十万的“进门费”那是肯定少不了,而赖庆国却被对方追在屁股后面要求尽快发货,一直到今天“钓鱼台”的传真还真是不能不接。所以赖庆国大师这人哪!说他会巫术救活苍蝇,还是他生辰八字好,要大家都得跟他一块放假过生日。然而也许他说过的一句话,能回到正题上总结他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详释。他说:“文化人做企业,那就是在做智力的比拼,需要的是思维,要有的是文化,创意市场卖的就是文化,这中间有祖宗的,也要有民族的”。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大师作品:九象奇妙壶
的确,回想这些年可以看出,他确实是在用文化的方式解读着前辈们留下的东西,然后用“唯美”的表现在整合着最后的答案。所以他常常是语不惊人不休,事不“吓”人不爽,为什么?就因为他从骨子里就把别人的文化资源当着他自己的创意仓库。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大师作品:普洱茶煲
比如说吧,普洱茶是通过“茶马古道”文化发掘所创造出来的奇迹,关你甚事,西双版纳的大象自己喂过没有?而就能拿到作品创意里边,创作出“十二吉象普洱茶储”、“九象奇妙壶”和砣装“普洱茶煲”,最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竞还把文化生产力这一理论应用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的资本。
大师的轨迹(九)整合文化资源 引领产业升级
这到是给个旧锡文化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建设和社会生产力的运用,提供了“经典”的范本。作为一个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师,赖庆车需要的是除了专业技艺之外,能够充分运用的文化资源整合能力,大师反映出来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工匠”技艺,而是中国历史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需求的体验。
如果说92年以前个旧锡工艺还再是保持传统作坊工艺在生产的话,那么从1992年以后就是个旧锡工艺利用科技项目快速升级换代,与单一的“明要如镜,亮要如银”传统锡工艺说“拜拜”的重要时期。
因为在这以后除引入斑锡工艺的成熟运用以外,个旧锡工艺行业所有企业的生产工艺几乎都得到全面升级改造。从表面肌理及其精致饰花工艺、精致型腔模具和数控电脑雕刻等先进工艺使用,在某些局部工艺甚至超出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大幅提升了锡工艺产品的实用价值功能和产业化水平。
大师的轨迹(十一)餐具夺金 无冕辉煌
我让工作人员统计全套数字,计数后他们说全套共计二百八十八件套。我在心里感叹:真正的史无前例。
几天后,在云南泛亚国际工艺品博览会上作品征服所有评委,无可争议的把云南“工美杯”金奖放入盘中。但后来他们告诉我,《瑞“锡”兆丰年》不能再参加南昌展会啦,个旧的一个老板已经出钱买下这套餐具,好几十万哪!
果不其然,就几天前,这位老板用买下的这套餐具在所经营公司下属酒店里,连续几天接待了他的一些外籍朋友和贵重客户。这也是个旧锡工艺共同的荣誉。但能让更多的朋友真实享受《瑞“锡”兆丰年》的文化大餐,体验个旧锡文化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共同生活实践,这也是这套作品的“无冕辉煌”啦。
大师的轨迹(十二)文化沉淀和谐 纯粹唯美极致
自中共中央“十六大”首次提出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到刚闭幕“十八大”又制定建设文化强国方针,十年间,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历经大发展、大繁荣阶段,已经发生翻天巨变。个旧几年前提出打造“国际锡文化名城”发展战略,锡工艺就已经深深融入个旧城市社会发展的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当中。
“今天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对于速度,人们更喜欢用超音速来描绘,而对于生活和精神上的释放,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五彩缤纷。人们生活在当今超动感的四维世界中,既有形而上的道,也有形而下之器。因此它更像是一幅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所以从生活的角度,人们享受的是作品上为他所带来的动感和炫丽的色彩,然而从知识和生命意义的角度出发,带给这些炫丽色彩动感和温度的,正是人们很难注意到的作品上那些沉淀的重色调。这样的色调在生活中也许很少人去关注它沉淀在何处,但就是它的存在,因此调节了整体的和谐,让人们在高速动感中体验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寻找到生活里安静”。
2013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红河金易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个旧市斑锡工艺美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庆国回到他曾经的母校“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与学生做文化讲座时提出了上述观点。毫无疑问,从艺术的角度,赖庆国是纯粹的唯美主义者,而从文化层面上定义,他又可谓是一个形而上的领跑者,往往会把每一件事、每一件器物都做到精神上的极致。
大师的轨迹(十三)利用企业平台 提升地方形象
虽说已经是过了五十而知天命之人,按理应该是对一切都不会在产生疑虑的年龄,但是每天的忙碌一切都显得如此习惯,对艺术的追求总感到还是始终的理想,回头望去还是那清晰的脚印,只是每一步都踏的更高,能够把艺术与生活,物质与精神结合得更加紧密。
的确,赖庆国做专业是大师,做企业是优秀企业家,做文化是卓越的学者。然而赖庆国也是极负热心的社会公众人物。从创建企业开始,赖庆国便将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责任相互联系,在评上大师之前,利用自身专业和知识无偿为政府和社会公益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在个旧近十多年的各项文化活动策划与筹备几乎都有他的建议和创作。
评上大师后,更加增加了赖庆国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责任,利用企业作为平台,举办各项文化交流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十余场,有力的提升了地方文化品牌形象,深入学校举办教讲座,被云南艺术学院、红河学院骋为客座教授。以企业实践为课程,不辞辛劳,每年亲自带教实习学生和实习研究生近百人。
大师的轨迹(十四)致力慈善 爱心助学
同时赖庆国还是极具善心的慈善人士,时常进入边远山区学校了解教学情况,带领企业对边远山区学校提供一定资金及其它力所能及的帮助。
近年来,赖庆国个人善心资助四名贫困学子完成大学学业,在资金上资助,同时还经常关心受资助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每次出差到有资助学生读书的城市,总要抽出时间去看学生,看看学生读书生活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并要求所有被他帮助个的学生要学会回报社会,传递爱心。
所以赖庆国也是一位极具社会责任的慈善企业家,因为大师成长的轨迹不是单纯朝一个方向的疾驰,而是一个全面的人格塑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