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八次代表大会报告

发布时间:2016-09-15点击数:10313


融入滇中 联动南北 开放发展 为红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姚国华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红河州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一个融入、三个定位”[1]要求,全力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科学发展、奋力跨越,为红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一、开拓奋进,成果丰硕的五年

  州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州委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州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圆满完成了州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65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22亿元,年均增长11.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从394亿元增加到1678亿元,年均增长33.6%;财政总收入从160亿元增加到276亿元,年均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61亿元增加到123亿元,年均增长15.1%,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高速公路从340公里增加到557公里,新建电气化铁路营运里程249公里,建成全州3小时经济圈,大通道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云桂铁路(红河段)即将通车,蒙文砚高速、滇南中心城市现代有轨电车等综合交通项目加快推进;蒙开个地区河库连通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和能源网、信息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国家级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新业态不断拓展;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引进以恒、惠科、云智、鑫顺祥等企业,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旅游文化品牌更加响亮,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加速成长。全州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打牢了坚实基础。

  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深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镇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公共服务等改革配套实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35.8%提高至43%;经济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农业农村和社会领域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活力明显增强,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投融资机制,运用PPP等模式,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红河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正在申报,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成效;口岸建设不断加强,服务监管更加优化,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突破。全州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002元、8599元,年均增长14.8%、15.6%。积极推动就业创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4万人。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深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提质提速,州一中、红河技师学院建成招生,州职教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健康红河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快,滇南中心医院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工程卓有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哈尼梯田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哈尼古歌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走出国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城乡文明程度、公民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老龄和老干部工作得到加强。脱贫攻坚全力推进,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6.5万人。整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口、产业和公共资源加速聚集。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由43.9%提高到48.1%,建成3个国家湿地公园,启动13县市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建设,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水污染综合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州各族人民加快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更加坚定。

  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立法、依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等工作不断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人大代表作用有效发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有效发挥,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群团组织服务大局和联系群众的作用更加积极。依法治州进程加快,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取得新进展。全州形成了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加快发展凝聚了强大力量。

  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州建设深入开展,沿边三年行动计划[2]稳步推进,沙甸地区和河口边境地区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更加稳固。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创新,群众利益表达、协调和保护机制不断完善,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全州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好干部标准和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拔任用机制,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圆满完成县市、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执政能力得到加强。分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启动实施国门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整治机关党建“灯下黑”,着力提升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深入开展党建扶贫双推进,培养“明白人、带头人”3144名,全面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817个,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形成常态,党员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3],以零容忍态度高压反腐,共问责党政干部457人次,处分违纪人员1776人,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移送司法机关274人。全州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正在形成。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党中央、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历届州委接力奋斗以及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七届州委,向所有为红河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奋进历程,我们坚持把中央精神、省委要求和红河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必须坚持和发扬。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用新理念谋划发展,用新思路破解难题,把握发展规律,顺应形势变化,以科学精神、战略思维认识红河、发展红河;我们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的发展战略中,准确把握定位,善于发现机遇、抢抓机遇,思路更加开阔,目标更加高远,闯出了发展新天地,开辟了发展新境界;我们着眼全局、抓住关键,全力以赴打基础强支撑、调结构增动力、抓改革扩开放、重协调促和谐、固根本聚力量,着力构筑大通道、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我们苦干实干、开拓奋进,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勇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心无旁骛抓发展,励精图治不懈怠,群策群力促跨越,创造了加快发展的“红河速度”。

  在总结成绩经验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州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产业转型升级亟待提速;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综合交通体系有待完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南北之间、城乡之间、山坝之间发展差距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对外开放意识不强,开放程度不高;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较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一些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与新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不作为、慢作为、不会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党员干部纪律和规矩意识仍然淡薄,从严管党治党任务依然艰巨。

  面对这些困难问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善做善成,努力把红河的事情办好。

  二、继续前进,开启红河跨越发展新征程

  今后五年,全州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努力成为全省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排头兵,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我州最迫切的任务就是科学发展、奋力跨越,既要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又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好”与“快”的有机统一。

  科学发展、奋力跨越,我州面临着十分难得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明确的新定位,省委对红河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我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和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等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州带来了战略性机遇;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工程等,给我州提供了政策性机遇;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培育,为我州提供了支撑性机遇。

  科学发展、奋力跨越,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落实“一个融入、三个定位”要求,全力实施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三大战略,重点实现六大跨越。

  ——奋战五年,经济发展实现跨越。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县域经济跑出加速度,六大重点产业[4]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跃上2000亿元台阶,对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奋战五年,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目标全面实现,建成互联互通、功能完备、绿色安全、保障有力、智能高效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奋战五年,开放发展实现跨越。服务和融入国家、省的战略取得实效,大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三大开发开放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三区联动”效应有效释放,对外贸易优化升级,跨境商务、现代物流、国际产能合作全方位推进,开创开放发展新局面。

  ——奋战五年,城镇化水平实现跨越。城乡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镇功能更加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大幅增强,滇南中心城市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形成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城市发展模式。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实现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结构性转变。

  ——奋战五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跨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每个县市城市规划区内至少建成1个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异龙湖消除劣Ⅴ类水质,建成山清水秀、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美丽红河。

  ——奋战五年,人民生活水平实现跨越。全力抓好“八大民生工程”[5],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持续增强。

  实现跨越目标,必须全力实施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三大战略。这是我们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三者目标指向一致、要素互为补充、聚焦各有侧重,是内因和外因、全局和局部、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统一体。

  融入滇中,是从全省战略布局上主动接受滇中新区的辐射带动,强化与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交流合作、协同联动。我们要坚持互通共融、资源共享、一体发展,主动融入、乘势而上、借力发展,合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补共进、市场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城乡建设辐射带动、生态环境共保共育“六个一体化”发展,努力将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共赢发展,使北部县市成为拉动全州发展的强大动力。

  联动南北,是从处理好全州发展全局出发,缩小南北差距,统筹好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州域内发展的整体性、包容性、协同性。我们要坚持统筹布局、各展优势、协调互动、整体发展,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建立目标同向、规划同图、利益相连、措施一体的联动机制,促进南北基础设施通畅化、产业发展特色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绿色化,实现南北协调发展,贫困县全部脱贫出列。

  开放发展,是从深度、广度和节奏上顺应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更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的开放性、创新性和竞争性。我们要以滇南中心城市为核心,坚持三区[6]联动、三带[7]支撑、双向开放,发挥“三大平台”的聚集效应,统筹三大开发开放带布局,以大通道、大贸易、大机制建设为支撑,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边开发开放、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战略,构建面向东盟、通江达海、内引外联的开放新格局,全面形成开放发展新优势。

  开启红河跨越发展新征程,是时代所赋、发展所需、民心所向、担当所在。必须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必须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质量更高、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的发展;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只要我们善走别人走过的成功之路,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新路,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符合红河实际的跨越发展之路。

  三、干在实处,再创红河发展新业绩

  事业是干出来的,成绩是拼出来的。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和用好。实现跨越发展,我们必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着力在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上取得突破。

  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高,仍然是制约红河腾飞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全州重大基础设施成网成型成体系。全面连通滇中路网,全力推进红河南部高速、沿边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00公里。实施干线公路提质改造,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确保2017年全州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加快推进弥蒙高铁、滇南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建成红河蒙自机场、元阳机场和弥勒、泸西等通用机场,着力构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安全快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成为全省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坚持“蓄、引、提、调”并举,以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江河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为重点,大力推进滇中引水(红河段)、蒙开个地区河库连通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建成安全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和防洪减灾体系。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建设安全稳定的成品油和天然气储运体系,构建保障全州、辐射周边的能源通道。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建设“智慧红河”。

  加快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坚持“见苗浇水”“大树移栽”,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两型三化”[8]为方向,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推进产业聚集、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群发展,加快构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格局。因地制宜培育产业。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的原则,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加快推进北部国家级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积极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实产业转型升级,以延长产业链配套发展突破产业转型,以技术标准升级推动产业转型,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体现转型升级,做强壮大园区经济,提升红河工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抓好“五区一带”[9]建设,丰富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内涵,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创意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新老统筹发展产业。坚持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举,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激活存量与做优增量的关系,推动烟草、冶金、能源、化工、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培育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旅游文化、新材料和信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现代物流六大重点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下转3版  上接1版创新驱动打造产业。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把产业园区作为创新发展的主阵地,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创新,再兴一批产业、再创一批品牌、再造一批流程、再优一批服务,推动产业链专业化集聚、上下游配套和高端化发展。支持特色产业园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小微企业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切实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着力解决政策兑现难、企业融资难等共性问题,破除体制障碍,推进公平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的增长潜力。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我们必须扭住关键、聚焦重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促进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10]重点任务。针对全州资源型产业和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鼓励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控制商品房增量,逐步消化存量。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合理控制债务水平,降低债务成本,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用电、用地、物流、融资、社会保险、制度性交易等成本。补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人才供给等短板,守住民生底线,拓展消费空间,释放内需潜力。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全面清理和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放、管、服”,不破法规破常规,复制推广“会议协调、并联审批、互不前置、负面清单管理”项目审批模式,提高审批效率。全面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11],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盘活财政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强化财政资金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明确政府投资范围,提高有效性和精准性,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创新融资方式,用好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债券融资、保险资金等金融工具,充分发挥金融的调节和杠杆作用,扩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积极探索建立产业基金,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社会资本投资收益分享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投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可持续的融资机制。落实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部署,积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激活农业生产要素,实现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户有股份、农民得利益。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农村水利设施投入、建设和管护机制。

  打开开放发展新局面。我州实现跨越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必须全力打好开放这张牌,以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发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加快开放平台和载体建设。更好发挥“三区”对开放发展的引领作用,创新管理机制,发挥平台优势,形成规划衔接、政策叠加、功能互补、服务一体的联动格局。红河综合保税区,以涉外加工贸易为核心,以保税物流、跨境电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大宗商品交易、物流配送、金融结算,建成现代物流和加工贸易运营示范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特色产品为重点,以延伸产业链和培育产业集群为方向,加快冶金产业链延伸和深加工,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千亿元园区。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抓紧申报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进出口加工、跨境商务、沿边金融、现代物流等产业,积极争取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建设,构建面向东盟的加工贸易平台。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人民币跨境融资和跨境使用。加快推进口岸和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提升沿边口岸服务功能,健全便捷有效的协调机制,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深化区域交流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化与长三角、泛珠三角、成渝经济区的合作,积极参与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加注重引进技术、管理和人才,加强资本引进、渠道建设、市场对接,深度开展产业对接与合作,承接相关产业转移。依托东南亚国家能源、资源、市场,积极融入区域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助推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提升外经外贸水平。推动对外贸易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推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协调发展、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互促进,培育壮大进出口主体,运用认证认可国际通行规则,大力发展转口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实现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促进进出口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化,丰富商品种类,优化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拓展和规范边民互市,靠边活边、兴边富民。

  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经过坚持不懈的培育和发展,滇南中心城市初步成型,必将成为今后全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要依托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紧扣“健康”和“新型”两个核心,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综合承载能力,以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多规合一”,增强城镇规划的前瞻性、权威性和连续性,力促一张蓝图干到底。北部七县市要实施一批城际快速交通和整体城镇化项目,加速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实现协同发展、集群发展。滇南中心城市要以“两海”片区[12]为新的引领,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打造“滇南中心·国家门户”。要强化县城支撑作用,促进集镇扩容提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加速构建以滇南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重点、中心集镇和特色村寨为节点的新型城镇体系。提高河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国门形象和城市品位,建成服务全省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跨境通道枢纽。全面提升城镇品质。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打造一批具有红河建筑特色、环境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城镇,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品位,彰显独特魅力。加强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坚持产业和城镇良性互动,努力实现以城带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进一步提升城镇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深入推进人口市民化,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农民工融入城镇等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城乡建设用地、财政性建设资金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促进人口、产业和公共资源向城镇聚集,努力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硬措施,深入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13]、农村“七改三清”[14]环境整治,在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农村垃圾治理及公厕建设、农村污水治理和乡镇供水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承载功能、居住条件,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和乡村,绝不把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州的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脱贫两轮驱动,把好“两不愁、三保障”这个尺子,横下一条心,拿出硬措施,坚决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坚持重大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富民、长短结合、龙头带动、务实脱贫、全面小康的工作思路,推动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促进、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相结合、与生态保护相统一、与社会保障相衔接,聚焦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主战场,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快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提高脱贫成效。坚持州抓统筹、县市负总责、乡镇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健全完善资金投入与监管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督查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扶贫项目“菜单式”管理,把帮扶资金和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群众、“直过民族”倾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实行“挂图作战”与现场落实无缝衔接,严格执行贫困对象退出标准和程序,有序退出、动态管理。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用心用情用力推进脱贫攻坚。突出群众脱贫攻坚的主体作用,做好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工作,着力解决“精神贫困”,激发贫困群众的志气、心气、力气,增添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确保现行标准下58.97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7个贫困县、58个贫困乡镇、52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向全州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建设秀美山川美丽红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让红河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环境更宜居。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划,优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技术标准、环保服务,构建“一屏两带三廊多点”[15]的生态安全格局。加快“森林红河”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创建,探索推进红河国家公园建设,申报创建一批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扎实推进各县市城市规划区内至少建成1个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加强哈尼梯田保护利用,大力实施通道和面山绿化,从严管控城镇周边和公路沿线开山采石,着力打造田园绿海、廊道绿带、城镇绿洲、村庄绿荫。积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大围山、黄连山、分水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建立集约节约的土地利用机制,实现占优补优、占补平衡。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循环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示范工程,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推动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施好水、大气、土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异龙湖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滇南中心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等重点工作。加大综合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机制。

  全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突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让红河发展更有温度、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并举,促进学前教育更加普及、义务教育更加均衡、高中教育更加优质、职业教育更有特色、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健康红河行动计划,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全面实行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保合一”,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艺创作,丰富优秀文化产品供给,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业态,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让独特厚重的红河民族文化绽放出绚丽光彩。重视发展体育、老龄、残疾人等事业,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强州必先富民。要全面落实“双创”政策,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和支持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扩大投资渠道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富起来。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保扩面提标,提升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和水平。推进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应保尽保,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有效保障城乡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保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等工作更好体现全州各族人民意志。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广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重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加强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认真做好非公经济、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等各界人士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加强党的群团工作,推动群团改革,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要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积极引导,为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和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立法和地方立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教育,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和服务好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巩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大局。坚持国家安全、地区安宁、人民安康的高度统一,提高把控和驾驭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我州优秀民族文化,建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构筑红河人民不甘人后、奋发向上、奋勇争先的“精神高地”,引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凝聚科学发展、奋力跨越共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建州6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三个离不开”[16]“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围绕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州建设。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及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依法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全面推进平安红河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赢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进一步巩固提升沙甸地区、河口边境地区、绿春半坡片区综合整治成果。加强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全力维护公共安全。坚决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宁。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安全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全面从严治党,勇担时代重任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必须紧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主线,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为我州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州各级党委要集中精力把方向、抓大事、出思路、用干部,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加强和改善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发挥好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掌握做好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健全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度机制,进一步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全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认真落实集体领导下的常委分工负责制,积极推进以民主集中制建设为核心的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基础抓起,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战略任务,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基层党员轮训等制度,发挥好各级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效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营造干事创业从政环境。立好选人用人标杆,按照好干部标准,旗帜鲜明突出忠诚干净担当、不让老实人吃亏、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真正把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优秀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统筹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知识能力相长、经历经验互补、性格气质相容、本地干部和交流干部合理搭配,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着眼民族自治州实际,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和特殊专业人才。加强南北之间、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加大基层实践锻炼力度,继续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使干部队伍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让更多干部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把严管与厚爱结合起来,按照“三个区分开来”[17]的要求,建立健全“有为激励、无为让位、失职问责、容错免责”机制,旗帜鲜明地褒扬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善做善成者,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让干部心头有暖意、身上有干劲,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推进人才机制创新,制定差异化政策和优惠引才措施,把各方面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向基层、边远、贫困地区流动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好南部县和边远山区引才留才难的问题。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树立狠抓基层党建的鲜明导向,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实施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深化拓展“明白人、带头人”队伍建设,实现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全覆盖,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按照“走前头、作表率”的要求,认真落实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推动机关党建思想引领、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制度保障走在前,使机关党员意识在心中、形象在身上。扎实开展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提升”行动,以组织覆盖促进党的工作拓展。深入实施国门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员群众国家、国门、国土意识。采取“互联网+”方式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纵深拓展。

  正风肃纪净化政治生态。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加大问责力度,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坚持标本兼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民掌好权、用好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构建预警纠错防线,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防止小错误酿成大祸。守住党纪国法防线,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严肃查办滥用职权、失职渎职、贪污贿赂、腐化堕落案件,严肃查办破坏发展环境、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决不姑息,让腐败分子无任何藏身之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

  驰而不息强化作风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延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从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抓起,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紧盯“四风”隐形变异问题,保持韧劲、持续发力、一寸不让,深入推进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坚决防止反弹回潮。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强化作风建设制度保障,推进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同志们,红河奔腾绘宏图,青山竞秀兴伟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前景广阔。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于争先的锐气,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科学发展、奋力跨越,为红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注解:

  [1]“一个融入、三个定位”:全力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把红河打造成为全省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排头兵。

  [2]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红河州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

  [3]“四种形态”: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4]“六大重点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旅游文化、新材料和信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现代物流。

  [5]“八大民生工程”:脱贫攻坚、公共服务提升、教育金秋计划、文化建设工程、健康红河行动、创业促进就业、城乡居民增收、社保扩面提标。

  [6]三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

  [7]三带:昆河经济走廊开发开放带、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

  [8]“两型三化”: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

  [9]“五区一带”:哈尼梯田文化生态旅游区、“一湖两城”古城文化旅游区、“弥勒福地”康体休闲度假旅游区、中越边境旅游区、滇南中心城市旅游区和滇越铁路“米轨时光”精品旅游带。

  [10]“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1]“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五证”,即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一照一码”,即将营业执照的企业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等五个代码,组合叠加成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

  [12]“两海”片区:大屯海片区和长桥海片区。

  [13]“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在城市工作中全面实施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大面积增加城市绿化。

  [14]“七改三清”:农村环境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行动。

  [15]“一屏两带三廊多点”:“一屏”,即滇南绿色生态屏障,包括屏边、金平、绿春、河口4县;“两带”,即珠江(南盘江)防护林带、红河防护林带;“三廊”,即昆河、通建、鸡石(鸡街—红龙场)3条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两侧生态景观廊道;“多点”,即点线面结合的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禁止开发区域构成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16]“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17]“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上一篇]:个旧:打造精品力作丰富文化内涵
返 回[下一篇]:个旧加大项目建设塑造文化品牌

云南个旧市晟鼎纯锡工艺厂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号:032914Q云南科技型企业认证编号:ZXR2013010319 滇ICP备13001057号 

善锡堂在线客服
13577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