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美丽绽放

发布时间:2016-02-19点击数:3057

                活着的哈尼梯田美丽绽放
                    ——元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综述

  2013年6月22日,是云南省红河州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日子。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项世界遗产,使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超过西班牙,成为仅次于意大利(48项)的世界遗产大国,也使云南省拥有的世界遗产增加到5项,成为仅次于北京(6项)、与四川并列(5项)的世界遗产大省。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申遗成功,创造了我国现有世界遗产中“第一个以农耕、稻作为主题的遗产项目”“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遗产地”等多个第一,在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中增添了亮丽的篇章。如今,哈尼梯田以世界遗产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它是农耕文明的典范,它是经典的湿地,它虽然历经上千年的发展,依然生命力极强,活力四射,美丽绽放。
    一、红河哈尼梯田先后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等诸多殊荣。如今,这个祖先留下来的千年活态遗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名气越来越大,驰名中外,影响力持续扩大。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哀牢山余脉,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哈尼梯田主要分布于海拔170米—1980米的广阔地带,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面积达上百万亩,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四县,仅世界遗产地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哈尼梯田呈现出“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农耕生产技术和传统文化活动均以梯田为轴心展开,具有历史、科学、经济、文学艺术等丰富的多学科价值。哈尼梯田分布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级数最多可达3700多级,壮美秀丽,内涵丰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杰作。遗产区及缓冲区总面积为461.04平方公里,其中遗产区面积为166.03平方公里。梯田集中连片的核心区域主要有坝达、多依树、老虎嘴等3个片区,涉及元阳县3个乡镇(新街镇、攀枝花乡、黄茅岭乡)、18个村委会、82个村民小组、11664户56375人。
根据文献记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历史可追溯到1300年前的唐代,千百年延绵不绝,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结构、内涵、组成要素和环境千百年来未被根本改变。传统的耕作体系至今还很活跃。遗产完整性和真实性程度很高,为人类提供了一处几乎是极限生存条件下顺应自然,以非凡的创造力、毅力和乐观精神成就美好生活的典范。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它的完整性体现在:遗产地面积广大,所有的遗产要素如森林、水系、村寨和梯田,都得到了很好保护和充分展示。其真实性体现在:遗产地保存了遗产元素的传统形式,延续了遗产地的功能、传统知识,沿用了仪式、信仰和风俗。哈尼梯田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共同创造、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合互动、系统与整体的综合价值、可视与不可视的客观存在,以及多方面的相互关系,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和特色的农耕文化景观遗产。
    二、哈尼梯田是宝贵的遗产,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何保护好这份遗产,并开发利用好这笔财富,是对各级政府和当地民众的一大考验。从哈尼梯田申遗开始,红河州、各相关县政府就进行了保护与开发哈尼梯田的探索。如今,对哈尼梯田的保护与开发,基本形成系统的理论支撑,并付诸实施。
    实施依法保护。国务院将红河哈尼梯田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将红河哈尼梯田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布实施《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云南省文物局颁布实施《红河哈尼族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和环境治理导则》;经云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元阳县政府颁布实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村庄民居保护管理办法》。为指导哈尼梯田保护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科学指导,我州编制了《哈尼梯田遗产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方案》,对全福庄中寨、上主鲁、牛倮普、阿者科、垭口等20个传统村落、419户传统民居实施首批挂牌保护,禁止传统民居拆除重建。
    完善工作机制。哈尼梯田管理已形成省—州—县多级联动,文物、建设、农业、林业、环保、旅游等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红河州、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还分别成立了州、县两级哈尼梯田管理局(办),负责日常保护、管理、监测和协调等工作。元阳县政府还与遗产地村民小组、农户逐级签订保护梯田责任书,建立县—乡镇—村委会—村民4级共同保护的新格局。2014年9月,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的决定》。《决定》明确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保护管理机构设置,元阳县成立管委会,其他县成立管理局。同时,从2014年开始,州政府每年划拨10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哈尼梯田保护专项经费。
    推动持续保护。一方面,将遗产区、缓冲区的农田划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保持哈尼梯田原有稻作用途。同时,组织村民修缮老虎嘴片区、多依树片区的废弃梯田,恢复耕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粮食高产创建、农作物间套种、良种推广、病虫害防治和稻田养殖业,逐步提高农田生产力。另一方面,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对国有公益林、自营生态林实行补贴政策,调动群众造林、护林积极性,提高森林覆盖率。2014年10月27日至31日,由国家文物局、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文化厅、红河州人民政府承办的红河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州举行,会议以“保护·发展·持续·共赢”为主题,围绕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借鉴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推动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群众增收。实施梯田种粮农户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性补贴,提高农民保护梯田、耕作梯田的积极性。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梯田传统特色经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的决定》,将梯田红米产业作为“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培育建设,全面推广种植梯田红米,打造红河绿色生态品牌。先后有红河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红河酷爱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元阳粮贸等以哈尼梯田红米为主打品牌的农特产开发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建立梯田红米生产合作社,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包装,开发哈尼梯田红米、梯田茶、稻鸭蛋等生态农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种植和维护梯田的积极性。
    传承梯田文化。开展了《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100卷)的编译工作;出版发行《哈尼古风》《文化解读哈尼梯田》《作家在线·哈尼梯田》等系列哈尼梯田文化丛书;编写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乡土教材》和《梯田文化遗产的知识读本》,加大对濒危传统文化的拯救;2006年,哈尼梯田保护区的“哈尼四季生产调”“哈尼族多声部音乐——栽秧山歌”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哈尼族创世史诗《哈尼哈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哈尼族昂玛突节”被列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2月,在“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论坛”上,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云南省社科联联合建立“哈尼梯田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就哈尼梯田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开展研究;2012年6月,《云南哈尼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顺利通过国家评审,标志着哈尼族文化研究领域已经进入国家级课题研究层面;2014年底,州委、州政府又出台了《红河州文化建设“1046”春天工程(2015—2020年)》,明确把哈尼梯田文化保护工程列入红河十大文化保护工程的首要工程,把哈尼十月长街宴、哈尼文化产业园建设列入红河文化展示与利用的重要内容;2015年6月,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原生态歌舞《哈尼古歌》作为唯一驻场演出节目,每天在中国馆演出数小时,向全球展示红河哈尼文化的魅力。
    三、在保护哈尼梯田的同时,对哈尼梯田的开发利用也在有序进行。
    为对哈尼梯田核心区的梯田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元阳县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开发梯田旅游业。2008年11月27日,云南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元阳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2008年12月18日挂牌,该公司是元阳县首家引进的文化旅游企业,对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开发运营。据悉,为加大对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开发力度,云南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投资上亿元。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元阳哈尼梯田景区如多依树观景点、老虎嘴观景点、箐口民俗村、坝达景点等旅游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旅游业发展逐步走上正轨。近年来,云南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州、县政府对哈尼梯田旅游进行了宣传推广,通过参加旅游博览会、营销会等商业推广活动,与媒体进行合作宣传推广,组织开展梯田旅游体验活动等,把哈尼梯田推向全中国、全世界,不断提升哈尼梯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发展。
哈尼梯田自身价值和旅游的逐渐升温,让健康、环保的梯田产品受到更多的关注,目前已有一定的开发基础。近年来,州、县相关部门和企业正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推广种植梯田红米。着力开发肉、鱼、蛋等农产品及相关绿色生态食品。通过加快优质、特色梯田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增加文化附加值,提高梯田产品的综合价值,促进遗产地农民增收,推动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
    哈尼梯田是一个活态的自然遗产,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科学保护好人类这一珍贵的世界遗产,充分挖掘和展示哈尼梯田的文化内涵,延续其丰富的遗产价值,合理利用其自然生态、梯田农业、生态林业、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丰富资源,发展梯田文化、旅游等产业,提升综合产值和效益,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改善民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让哈尼人民永远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上一篇]:第4届南博会
返 回[下一篇]:挖掘锡都历史文化资源

云南个旧市晟鼎纯锡工艺厂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号:032914Q云南科技型企业认证编号:ZXR2013010319 滇ICP备13001057号 

善锡堂在线客服
13577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