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个旧路径
发布时间:2015-01-14点击数:2752
“锡都”正漂亮“转身”
—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个旧路径
云锡丁基锡生产区外景
个旧,或称“锡都”。这里曾是一座典型的因矿而生、以矿而兴的资源依托型工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老工业基地。然而,因长期矿业发展,这里的矿产资源逐步减少,几近枯竭,曾被国家定性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但是,和大多数城市人去城空的命运不同,个旧是一个更加特殊的样本。在个旧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个旧走上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漂亮的“转身”,使个旧摆脱了因矿而生、以矿而兴命运,开创了个旧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刚刚过去的2014年,个旧市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的一年,个旧加快转型的“燃油”已经加满,制动踏板已经松开。在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上,个旧仍在努力。
2014年个旧市圆满完成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14年六个“两轮驱动”留下深深“轮痕”
第一个“两轮驱动” 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工业化引领产业发展
2014年,个旧市抓住转型机遇,争取到10.45亿元上级扶持资金,有力拉动项目建设和园区发展。全年实施重点项目98个,完成投资116.04亿元,完成重点工业备案项目5个。个旧特色工业园区完成规划修编并成为省级工业园区;沙甸民族特色工业园区转型升级项目推进有力;云锡南、北选矿工业园区累计投资9.95亿元;新规划的个旧轻工产业园进入征迁阶段。
编制完成《个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211工程”规划》和《个旧市沙甸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淘汰69户小选矿企业,拆除落后产能粗铅冶炼鼓风炉10座。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户,培育“三上”非工业企业31户。
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80亿元。积极申报19户企业专项发展和两2户企业上市培育扶持资金;搭建政企银三方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118户微型企业每户获3万元扶持金。认定11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第二个“两轮驱动”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城镇化提升城市功能
积极培育第三产业。三产增加值预计达62亿元,增长9%以上,增速超过一、二产业,服务业比重逐渐加大。最具代表性的转型项目大屯商贸综合体取得重大进展,与厦门泛华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启动资金到位1亿元。大屯海环湖观光西路完成投资9796万元。红河商业中心城市综合体主体工程完工,与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达成合作意向。
主城区功能进一步提升。市区道路、人行道、港湾式公交站台、交通标线、供排水等市政设施提升改造力度持续加大。城市管理朝精细化方向努力,持续整治城乡环境卫生,继续保持国家卫生城市殊荣。
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51亿美元,增长8.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21.14亿元。在建招商引资项目132个,引进省外到位资金65.79亿元。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壮大。
城乡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全年完成水利投资1.49亿元、各项水利工程1235件。启动坡背中型水库和滇中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全市库区坝塘蓄水6249万立方米,创近8年来新高。14条农村道路竣工验收。“美丽家园”建设稳步推进。
第三个“两轮驱动” 规模种养与规模加工发展品质农业
优化“三带一区”农业产业布局,整合科技增粮、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口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畜禽标准化养殖等项目,集中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化。2014年完成粮食作物种植23.8万亩,粮食总产量7.52万吨,实现12年连增;渔业养殖2.88万亩,水产品产量5724吨,肉类总产量5.97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24.65亿元,增长20.83%;烤烟种植两万亩,实现烟农收入5708万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4726元。
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兑现各种补贴1.86亿元。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40户。完成企业总产值232.1亿元;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23.6亿元;带动个旧及周边县市农户7.46万户增收,户均增收1301元。发展专业合作组织231个。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549万元。
第四个“两轮驱动” 环境治理与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美丽锡都
《个旧生态市建设规划(2014—2020年)》通过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启动新一轮生态乡镇创建工作。贾沙乡陡岩村列入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确保扩能增产不增污。强化结构、工程、管理3大减排措施,强力推动减排工作。继续加大大屯海污染整治及卡房大沟治理力度。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主要河流、湖库水质不断改善。争取到1亿元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完成设计工程量的90%。完成植树造林2.42万亩,义务植树85万株。完成石漠化治理20.06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4.48平方公里。
第五个“两轮驱动” 改善民生与发展社会事业惠及百姓福祉
全年民生支出23.42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6.70%。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961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实施农危房改造和安居工程1375户,建设公租房400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3200户。
全年财政安排教育支出4.7亿元。切实抓好“控辍保学”“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校安工程等。以落实“金秋计划”为抓手,加大校级干部和教师培训力度,打造名师名校。以武术之乡创建为载体,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圆满完成2200户“户户通”安装任务。构建新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慢性病双向转诊通道。卫生信息化工作正逐步实现管理资源共享。
加强沙甸地区综合整治。把维稳作为首要任务,强化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加大查缉、巡逻、走访力度,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实现沙甸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幸福”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社会治理。严打严防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畅通信访渠道,一批信访突出案件得到妥善化解。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顺利开展。全面开展第三次矿山整合工作。
第六个“两轮驱动” 改革创新机制与抓作风提效能激发活力
全力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推行部门权力清单制度。10个乡(镇、区、办事处)、28个社区和111个村级为民服务中心(站)全部投入使用。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审批服务事项3.6万项。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营改增”试点改革顺利推进。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转作风、提效能”常态化。梳理出28项需要“废、改、立”的制度规定。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职能。
2015年七个“突破口”演绎“锡都”发展故事
“突破口”一以“211工程”实施为突破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化以实施“211工程”为契机,重点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和培育优质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和竞争力。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争取淘汰选矿、冶炼、小化工等落后有色金属加工企业33户。培育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5户。
加快构筑以乙碗水非有色产业园、轻工产业园为核心的特色工业园区产业承载体系。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集约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扶持中小企业100户以上,创办培育扶持小微型企业200户。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突破性地发展轻工业,增强产业互补,打造个旧工业经济升级版。
“突破口”二以重点项目推进为突破口促进经济发展后劲有力强化实施组团服务机制,组团服务好重点项目,扩大投量、加快投速、提升投效。力争使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州扶持计划。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3个标志性工业重点项目的建设;确保南翔20万吨硅锰合金、云铅、三木家居等项目竣工投产;争取硫化锡铜矿选矿技改工程,沙甸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程等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培育拓展新兴产业。壮大生物制药,生物提取及加工,粮油、乳制品和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强装备制造业发展。以战略的眼光谋划项目,用开放的理念引进项目。围绕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力争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基地型和龙头型项目。
“突破口”三以商贸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口带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
引入外力加快大屯商贸综合体、现代物流园等拳头项目的培育速度,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量提升。与滇南中心城市相向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大屯商贸综合体,培育壮大个旧以大型商贸、旅游、会展为主的第三产业,实现“中心辐射、产城互动、城乡统筹”,带动和促进滇南中心城市一体化建设。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在鸡街、沙甸建设个旧市物流园区,通过物流园的建设把有基础、有市场的传统产业做大,把粮食加工、生物制药、化工、建材、商贸等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着力培育第三产业新热点,推动个旧成为红河州的旅游集散地。
“突破口”四以发展农畜产品规模加工为突破口用工业理念指导农业发展以院地合作技术平台为支撑,打造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农业产业,实现以工业理念指导农业发展。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全面提升畜牧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集中打造南北两个核心区,北部坝区抓住倘甸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列入全州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发展的机遇,强化项目申报和管理,整合水利、国土、交通等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南部山区完善红河谷绿色生态高新产业园规划,力争进入州级南部山区综合开发之列,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加快南部山区自然优势向经济产业发展优势转化,逐步缩短个旧市南北部经济发展差距。继续做好蒙开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和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实施一批水源工程建设。组织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
“突破口”五以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深化各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好中央和省、州下放的审批权限,激发市场主体和社会创造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从登记制度、服务方式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建立宽松、平等、便捷的投资政策平台。探索建立与工商注册登记改革相配套的市场监管体系。深入推进财税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和地方税体制调整。
深化农村综合试点改革。重点开展农村土地、金融制度、乡村治理、城乡一体化、农业经营主体扶持5项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政策。整合完善交通运输、卫生和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职能和机构。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积极谋划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根据省、州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求,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逐步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突破口”六以改善民生为突破口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共同繁荣发展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整合财力向重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健全就业指导、培训、招聘和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民间兴办养老机构;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完成4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棚户区改造市场化运作模式,完成25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民权路、新景路两条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做好市区人行道提质改造、道路及排洪沟维修维护;加快配套管网及隧道工程施工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全州领先的目标,大力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等。提升环境治理效果。全力推进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5大工程。
“突破口”七以依法治市和转作风为突破口加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法治个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大力推进全民学法、懂法、用法;推进简政放权、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毫不松懈地反对“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深化“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认真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制度,加强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督,强化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