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个旧》新书问市

来源:红河日报发布时间:2014-11-15点击数:2614

                   读《气质个旧》引发的思考

    杨征

    最近,读了一本新书《气质个旧》。
    这本书的编创者有着明确的宗旨,向广大读者推出一部可圈可点的个旧城市文化读本,以此提升个旧城市的文化品位,展示个旧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万象,探索个旧发展的轨迹,揭示推动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助力,进而让人们看出一个主要的命题——个旧气质何在?
    这本书所编创的文章,多为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的文化散文,分为7章:
    第一章应当是提纲挈领的领军篇《有气质的个旧更美丽》,一句精辟之语“气质是超越了美丽的美丽”为全书的格调定谱,起到纲举目张之妙用。
    第二章《结缘一座城》选取本土作者、外地作者对个旧的钟爱之情、巧妙之缘而形成的由心而生的文字。
    第三章《小城市、大世界》从宏观到微观,描绘个旧城的特色风貌、地理形胜,散发着历史沧桑的老街老巷,璀璨的现代化城市的奇光异彩。让人读来有一幅幅刻骨铭心的画图呈现于眼前。
    第四章《百炼钢终成绕指柔》是从人文的角度塑造个旧人的特殊风貌、特别风情、特色风骨。使人有与个旧人零距离接触,可触摸其心灵的深切感受。
    第五章《聆听城市的脉动》,“脉动”二字确为点睛之笔,个旧城犹如一个生命体,脉搏不停在跳动。本章从城市建设、锡工艺品、历史人物、戏剧曲艺、体育运动、网络世界等诸多方面,五彩斑斓地展示个旧城既有古老传承又有崭新理念的种种脉动,让人觉得个旧城是一座充满生机、充满朝气、充满色彩的现代化工业都市。
    第六章《远去的往事,留存的印象》则抓住个旧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标志性的物和事,形象地展示个旧历史的辉煌与厚重。其中突出了个旧的炉坊文化、会馆文化以及新兴的当代文化,这一切都是颇具特色的。
    第七章《沿着轨道去烧烤》,本章视角独到,把历史上的寸轨铁路与现实的世俗饮食巧妙地融为一体,反映了个旧历史进程中的阵痛和深化改革带来的转机,曾经闻名一时的个旧小火车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它原来的车站却成为当今个旧人、外地人趋之若鹜的烧烤市场,这样的视角透出了社会哲理的深度,让人遐思。
   《气质个旧》是一本难得的文化读本。一般此类读本,读后最多留下浅薄的印象、概念化的东西,不久便都忘却,而《气质个旧》难得之处就在于它不仅让你“开卷有益”,而且让你“掩卷深思”。
    总之,读罢此书,有全新之感,有深切之感。新就新在,所选文章,不是再重复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传说、典故,而是以全新的视角、独到的感悟、个性的表现,把一个重新包装的锡都,推在世人面前。让人的眼前看到一位青春靓丽的个旧人朝向自己走来,一座朝气蓬勃、富有潜力的个旧城,正在崛起。
    深就深在,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气质。
    是的,一个人,应当具有他的气度品质,这个人才是一个突现的人、大写的人。不会等同于一般,不会庸碌无为。
同样,一座城,也应该具有它的气度品质,这座城才是一座璀璨之城,雄伟之城。
    由此,我想到了个旧人的气质,想到了个旧城的气质。
    个旧人的气质,应当从个旧人形成的历史源头说起。
最先的个旧人,是为数不多的以彝族为主的杂居于此的多个边地少数民族组合的土著人。是他们首先发现并开掘、冶炼、加工、运用了锡这种有色金属,才让众生所归。于是,从周边各地来此寻矿者,从五湖四海来此的淘金者,从中原、东北来此的建设者,按不同的历史时期,纷纷涌入个旧、聚于个旧,从而形成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大融合,西南边地人与中原内地人的大融合。他们互相磨合,深度融合,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终成为今天的个旧人。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个旧人特殊的气质:敢为人先,精诚团结,奋勇开拓,锐意进取,既有包容他人的大度,又有谦虚好学的胸怀。擅于集众家之长于一身,又不以卓立而傲人。所以,立足于本地辛勤耕耘的个旧人,总会年年有进步,岁岁有创新。走出夹皮沟的个旧人,无论到天南地北,还是五湖四海,也多有各种建树,为人称赞。
    再说到个旧城的气质,是以小胜大,以精见长。
    作为一座城,个旧的历史并不久远,行政级别也不高,但它为何举世瞩目,成为中国锡都呢?原来,是人们的价值观所形成的。而价值观又是由价值本身所决定的。个旧历史虽短,城市不大,但它在历史上,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进程中,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曾起过而且还将继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个旧的锡业,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文化的建设,都曾起过而且还将继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如北京,论历史不算最悠久,但他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是世界最伟大的历史名城之一。就如景德镇,论规模不算太大,却因它出产精美瓷器而成为众所仰慕的瓷都。
   《气质个旧》抓住要义,向人们展示个旧人的气质与个旧城的气质,以激发个旧人与个旧城积蓄更多的正能量,释放更多的正能量,很好,很好。

                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读《气质个旧》
                         汪泊
    达夫妮·杜穆里埃有一部成名作,被拍成电影后经久不衰,一直激荡着人们的情感世界,我至今还可以背得出影片开头的那段话。这部影片妙在从一开始主角就是一个逝去的人,但自始至终她却一直鲜亮地闪现在观众的心里,让你永远难忘那个美丽而神秘的名字——吕贝卡。
《气质个旧》,不是一部影片,也不可能被拍成影片,更无法与《蝴蝶梦》并论相提,但当我一字一句读完了她,合上整卷慢慢地思索,有一些画面在我的眼前越来越清晰而生动。我看见了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戴在头上的矿灯以及像矿山一样坚硬冰冷的骨骼,看见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一袋袋背出的宝藏,看见了银白色的大锡怎样在世界各地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默默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更看见了这座别具一格的城市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所折射出来的创业者的精气神。
    四面八方涌来这座城市的淘金者创业成功后,或到老家买田置地,或留在个旧继续创业发展,成为新的个旧市民,他们和老个旧人经过漫长岁月的打磨共同拥有和传承着一种探寻、开拓、包容、创造、文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血统,通过中西方文化的重叠与交融酝酿出一种五彩纷呈的文化。
    这种文化让个旧繁花似锦香飘四海,这种文化让个旧人睿智精进美丽多姿。这种文化渗透进个旧人的每一根血管每一条神经,反映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经过数年的千锤百炼之后,这种文化慢慢升华为一种气质。个旧气质是锡文化的灿烂结晶。
   《气质个旧》以讲琐事、说往昔、谈感悟、道爱恋的形式出现,基本没出现表述这种特殊文化的字眼。
    而这种文化恰恰正是《气质个旧》的主题。
    有些人没出现不等于不是主角,有些话不着一字不等于不是重点。在文化的认同上往往有个误区,总觉得文字更像是文化,而文化的内涵广阔得无边无际。锡文化带给个旧的恩惠实在是太多了,单是名人雅士高手大笔就无以数计,与个旧有关的笔墨堆积起来应该可以跟老阳山一比高低。它们是那么厚重和深沉,真诚而深情地记录和歌颂着个旧,那么荡气回肠,那么余音袅袅。城市需要这样的深沉与厚重,生活需要久远的历史与回眸。
    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繁忙的生命群体,更需要快捷的舞步和轻松的歌谣。
    《气质个旧》的作者大多数是年轻人,且都不是个旧的土著居民,但对个旧牵肠挂肚,年纪最大的就是我所敬仰的昆华老师;本书的内容大多写的是锡都生存中细小的事件和记忆,大多是些实实在在的吃喝玩乐和哪个姑娘美不美。一切都很平平淡淡,一切都很真真实实,没有高调的呐喊,没有严肃的政治用语,全书中甚至没有一个政要官员的名字。就像我们远望大海风平浪静,它不想赘述形成的惨烈过程和内心深处的激流暗礁,用一种尽量填平苦难的态势,诉说往事而从从容容。
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芒,明月之美正在或缺之时。人无完人,书无完书,《气质个旧》只截取一个片断,播放一组旋律,所留下的不足在所难免。正因为有她的不足才有着下一次的期待和梦想,正因为有她的不足才有下一次的追求和目标。
    千年锡业史,孕育了丰富灿烂的文化,折射在个旧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塑造了千秋万代的气质锡都,辐射到五湖四海。说一句话是,做一件事是,看到一个物品是,思想的一闪念是,都是,无处不在却如云如霞,因此《气质个旧》看似生活小事而处处映照锡业;如同信手拈来却篇篇别有用心。
    平民化、大众化、普及化;简装易读、方便快捷,在娱乐中了解个旧,在轻松里浏览历史。以期待个旧的子孙们能永远保有和发扬这样的气质,建设好自己的家园,这就是《气质个旧》的初衷。

        彰显特色文化 尽揽一城风情
             ——兼评城市文化读本《气质个旧》
                 李兆权
    一切文明的源头,一切历史进程中的点滴和片断,必然都会成为社会变化中的“资本”和原始积累,最终形成一种历史诉说,一种文化渊源,一种为之代代相传的亦步亦趋和继往开来,并推导着后来的新生。
近日,读了云南人民出版集团出版的城市文化读本《气质个旧》一书,这种感觉是为明显。
    个旧,是一座曾被称为云南工业摇篮的城市,也曾在英国后工业革命时期被誉为“著名的锡都,云南仅次于昆明的第二大城市”。从这些称谓解释,这个城市无疑诞生出了许许多多从古至今已经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的时代性标志。因此,研究个旧文明源头,追溯其历史轨迹,便成了历史学的一大课题。
    上世纪70年代,四川成都发现了商周时期的三星堆青铜文化遗址,遗址至今已有3000多年,当时就有不少专家询问,构成青铜的另一重要原料大锡,究竟从何而来?如果来自云南个旧,那么《汉书》中“贲古,北采山出锡”的记载,就出锡与何时开始出锡而言,是否需要重新认知。因为书称贲古出锡不等于说贲古从汉代才开始出锡,也可解读为之前的几百年或上千年,甚至更早的时期。现在看来,我们可以无须任何疑虑,对于个旧的起源,综合诸种史实和各路专家严谨的事实掌控和逻辑推理,当时的世界基本上还是一片荒芜,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另外三家虽已出现人类初期文明,但因于自然平衡理论,他们已经有了各自的文明方式,他们不可能把整个世界资源揽入怀中。所以,迄今也并未发现他们有过当时出锡的文字记载。那么,产地就此进一步集中,唯有中国西南蛮夷一带埋藏并生产这一金属。于是,个旧锡便沿着崎岖驿道北上至长江,或东或西,再到中原和川陕一带,为战争、祭祀,社会生活提供重要材源,进而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早的青铜文明。
    进一步推演,个旧历史上下3000多年,生息繁衍,功成名就。这不是个旧人引冠自戴,以史为傲,而是确凿的客观存在,历史事实。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一路走来,个旧留下了多少沉重的历史脚印,大名鼎鼎的卡房黑蚂井古汉墓群,一级国家铜俑灯,曾经夜如白昼、人马喧啸的蔓耗古渡口,全国第一条由民营资本建造的个碧石铁路,风箱的呼啦声与钉锤的叮当声交织一起不绝于耳的锡行街锡器制作等,及至今尚保存完好的云南省庙、宝丰隆……现在,这些历史中的实物尽管有的已经过去,但作为个旧人,迄今仍有不少的年长者,凡遇重要节假时或个人喜怨之时,都会分别到一些尚存的旧地进行精神祭祀,或作揖上香,或奉上酒肆,告慰与祈祷之心俱在,膜拜和顶礼之情仍浓而不灭。
    为了验证古遗址的规模与厚重,评者曾在上世纪末走进离个旧城尚有30多公里的一个叫龙树脚的地方,史传它是汉至明时期为朝廷提供银钞的主要原料产地,繁盛时期曾有“夷地小咸阳”之说。32条花街72条柳巷,车水马龙,酒肆林立,达官夫头,艳男妖女,陆离光鲜,热闹非常,足见当时的兴旺盛世景象。至明末银矿采空之后,方平静而回归荒凉。而事过数百年,一直到解放后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据说还有当地不少民众到早成废墟的冶炼炉中掏渣再冶,炉子周围的表土也被刨下三尺变卖,原因就是渣土中仍然有品位不低的银、铜和锡。
    文化与历史与生俱来,有人的地方必然就有文化,文化主导了物质形态的走向,影响并攸关着社会的发展和进程。
    城市是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的载体。经过几千年的历练和发展,个旧变了,个旧得到了新生。现在,走进个旧,除了那久远的历史被深深凝固在这块土地上之外,会让人有一种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感觉,她是一座工业城市,却不喧啸,反倒显得宁静;她是一座边地城市,却不郁闭,反倒有足够的现代气息。多种流派和风格的建筑以及其独具特色的景观,让这座城市显得很美。也难怪,到过个旧之后,不少客人都会由衷地送给她许多赞誉,送给了她许多新的城市光环,称其既有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古老气感,也有香港维多利亚湾的柔美韵味。
    个旧建市的时间在云南仅次于昆明,久远的历史积淀构成了这个城市特别的人员结构和精神品性,这里的子民均由各个历史时期的移民临此生息而成。这里最早为土著民族的领地,后因多种金属的开发,朝廷督官的下派,本省淘金族的潮涌,外地商帮的到来,及至解放初期中央政府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的大批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队伍,一代一代,他们把这座城市渲染得人才云集,色彩斑斓。
    历史长河中走来的个旧,其城市风貌无不与人们崇信的风水道学有关,个旧城依山而建,隔城相望的两山被称为老阴山和老阳山。两山一高一矮,静卧东西,这种独特的地理特征是其他城市所少见的。尤为离奇的是城市中间有一座湖,湖面占据了城市的一部分,从山顶俯瞰,城形如同仰卧的女性胴体。据此故称,个旧是一座女人的城市,要不她的肚腹中为何孕育着如此之多的矿藏,矿藏与当地子民一起,繁衍了这个城市几千年。几千年,其风情、韵味便自然与这座城市一起恣肆横生。
走进个旧,你会感到这里的人们脸上似乎总是挂着微笑,他们对你一点也不见外,让一种扑面而来的热情浸渍着你。他们身上表露出一种自信与自负的神情,有时甚至有一点骄傲,至于为什么骄傲,好像又都是谁也说不清和道不明。
    个旧地处北回归线,这里没有夏天也没有冬天,一年四季总是春风摩沙,秋凉宜人。
    女人的城市,女人自然是美的。这里的女人,皮肤确实显白,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她们经常走在时尚和潮流的前头,穿着打扮,语言举止,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美,无处不显韵味十足。上世纪90年代,这座城市举办了一次在云南省均是首届的“金湖小姐”选秀大赛,数百姑娘报名参与,让不少外地人看了眼馋心馋。
    个旧是一座绿色的城市,在卡房镇和蔓耗镇交界处的棉花山,那里有一片省外绝无、云南绝少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董棕林,其身修长如柱,其冠如扇如伞,或群或散伫立悬崖峭壁之上。因为树形优雅,原种原生,舍其地而难成其状,被林业界尊崇为“树中女王”。同样在蔓耗南端的绿水河,一片热带雨林莽莽苍苍,悠深蔽日,林中溪流无数,似瀑似泉,水体清澈,把一个滇南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自然奇观真实地绽放在你面前。
   “山水个旧,美丽锡都”。锡都的美丽是历史的、诱人的。如果不是挂一漏万的话,那么,以上文字便权作是评者对《气质个旧》的读后心得和个人联想的阐释。
    书中用很大的篇幅点出了气质的表现和内涵,那么,气质到底是什么,气质为什么要贯穿全书的始终。
    客观地说,个旧的历史不是一路无阻走过来的,她有今天也不是一帆风顺走过来的,她曾经有过困难有过曲折的年代。或言之,当随着其他城市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再是云南老二而从省辖市降为县级市的时候,当她矿藏日趋减少,经济资源无以为继的时候,当她曾经是红河州人民政府所在地而州政府回迁到蒙自之后,难免有自身形象的滑坡和失落,但她没有郁闭于这种令人难以接受的日子。在这座城市看来,自然在变,社会在变,改革中的体制变化更是势之难免。中国的楼兰古城被沙漠埋葬了,意大利的庞贝被火山吞肆了,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萎缩了,这都是客观存在。而怎么运变,怎么支撑,气质便成了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而让我们看到的是,几千年历史熏陶的个旧人,处变不惊,经得起大起大落,而是精神抖擞,重新崛起,以致在之后的时间,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一直名列西部县(市)百强,城市化率更是在云南省走在前列。
    气质让个旧人懂得了从容,懂得了隐忍和韬光养晦。个旧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被国家总理周恩来关心过,被朱德委员长视察过,更上过中学地理教科书扬名过,那时的个旧可谓名扬全国。而一旦显赫不了,名声渐微的时候,她依然扬鞭自奋,励志图强,表达出一种杜鹃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气概。
    气质是一种精神定位,是力量的源泉。个旧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的先行者和光辉事例:中国著名学者、古兰经翻译家马坚先生;体育名宿杨伯庸、马克坚;这里曾制造出“红河”牌汽车;为国家节约了难以数计的电力产品节能荧光灯最早生产于个旧;风靡市场的“双汇火腿肠”晚于个旧西式火腿近20年……现在,个旧时值经济转型时期,依然激励奋进,进入全国重点转型城市试点行列。
    气质,铸造了个旧人,铸造了个旧的美丽家园。
   《气质个旧》是一本好书,一本每个个旧人都应该读,也需要读的书。


 

[上一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在蒙自发售
返 回[下一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文化授权交易会举行

云南个旧市晟鼎纯锡工艺厂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号:032914Q云南科技型企业认证编号:ZXR2013010319 滇ICP备13001057号 

善锡堂在线客服
13577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