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十大领军人物
发布时间:2014-01-26点击数:4258
云工艺发[2014]第8号
2013年度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
十大领军人物情况公示
各会员单位:
依据《2013年度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十大领军人物评选办法》,经个人报名、各地(州、市)工美行业协会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推荐、省工美协会初审、常务理事会审议、评审领导小组审定,以下10名同志符合十大领军人物评选条件,现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于15日内来电来函。
联系人:乔庆贞,联系电话:0871—65391388、13888327514。
附:《2013年度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十大领军人物简介》
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二O一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2013年度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
十大领军人物简介
(以报名先后排序)
1、田波:男,1973年生,现为陶茶居紫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省委联系专家。2006年成立“陶茶居茗壶工作室”,大胆改革紫陶制作流程,先后实验创新10余个泥料配方,创造性改革烧成工艺,设计制作具有云南特色的普洱茶具系列100多个品种,把紫陶文化和普洱茶文化有机结合,其作品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金奖。注册了建水紫陶制作工艺发明专利和普洱茶具外观专利。2013年企业年产值达1000万元,解决100余名劳动力就业,成为云南工艺美术制陶龙头企业。
2、刘也涵:男,满族,1965年生,1987年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版画专业, 200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院第三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导师李少文。现供职于李少文水墨造型艺术工作室专职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2010年创立水陶坊陶艺工作室,专门从事建水陶高端艺术收藏品研究创作。出版专著《刘老五画集》、《中国书画名家年度人物之刘也涵卷》,编辑画册《中国当代人物画小品集》、《水墨世界》、《中国当代山水画小品集》、《中国当代花鸟画小品集》等,作品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奖项,被中央军委、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等多家单位收藏。2013年作品《民间传说》获云南省第七届“工美杯”金奖,中国杭州第十二届“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建水紫陶作品五件入选昆明亚洲艺术节。积极回报社会,常年免费授徒,致力于建水紫陶作品创作和建水紫陶文化发展,个人投入210万元改建重修建水汤伍届,成为保护当地文物、弘扬建水紫陶文化的先行者。
3、廖力耕,男,苗族,1956年生,1988年毕业于云南教育学院,现为昆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云南民族村(苗族传统手工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昆明市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族刺绣)项目代表性承人;云南手工刺绣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手绣制作工高级考评员。20多年间里经常深入到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习了解,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和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手工刺绣技艺,熟练掌握了50多种刺绣针法和技艺。2005年起,深入少数民族山寨乡村、居民社区,中专职高和艺院大学传承培训少数民族传统手工刺绣技艺,著写教材。先后有18个民族近8000多名学员接受培训,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6岁,仅2013年度就培训学员2356人。目前有的学员作品已经走出村寨进入北京、广州、香港、新加坡等地。应邀到苏州、深圳、澳门、香港等地现场示范民族传统刺绣技法,作品也多次获奖,2011年入选收录于《昆明民间艺术人物传奇》、2013年入选收录于《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为传承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刺绣针法技艺和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4、伍元东,男,回族,1976年生,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赏石协会常务理事,楚雄州收藏协会秘书长,永仁石艺协会会长。2008年创立永仁天彝苴却砚文化开发有限公司,经过五年发展,现已成为集苴却砚设计、制作、销售为一体的苴却砚产业开发龙头企业,员工30多人,带动当地100余人从事苴却砚生产加工,公司目前为云南省最大,最具规模的苴却石生产基地。2010年5月,被州人民政府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2年公司被省文化厅评为“云南省优秀文化企业”、“最具创意性文化企业”。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奖,2013年东盟石博会“精品邀请展神工奖”金奖、云南第七届“工美杯”金奖、“首届中国苴却砚古砚博览会”金奖,“天彝”品牌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主编《中国苴却砚古砚图录》,填补了苴却砚历史的空白。2013年9月,筹办“首届中国苴却砚古砚博览会”,联合大理学院、楚雄师院建立教学示范基地,与永仁职业中学合作创办雕刻专业班。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开办中华传统文化传习所,捐助当地5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免费培训20多名雕刻制砚技术人员,向灾区捐款捐物,为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捐款20余万元。
5、彭萍,女,汉族,1965年生,1989年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本科专业。2008年在丽江白沙古镇创办“木氏刺绣学校”,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聘请3名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为技术顾问,5名专职刺绣教师。企业自成立伊始便以“弘扬传统文化、造福一方百姓”为宗旨,免费教学传授刺绣技艺,积极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支持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2013年3月(扬州)第48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刺绣作品《凝望》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2013年7月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作品《六道轮回》荣获传统刺绣类金奖、作品《红烧肉》荣获传统刺绣类银奖。创作的刺绣艺术品,行销海内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创办5年来,与国际交流学校合作,积极宣传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先后培训来自国内及欧、美、韩等国学员数十名。每年两批次组织接待来自美国、欧洲等地学生(每批次100名)参观培训刺绣技艺,先后接待海内外游客十余万人次,成为各国友人精神文化交流的桥梁。
6、张国荣:男, 汉族 1965年生,1989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 2000年在瑞丽开办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瑞丽市荣丰现代装饰装潢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制作石雕、木雕等民族建筑装饰工艺品,承建瑞丽姐告国门、芒市勐巴拉西景区、一寨两国景区等众多景区及建筑装饰工程。2006年创办德宏第一家以民族文化为特点的民族酒店—瑞丽市荣丰酒店,酒店从建筑外观到房间布局、摆设都遵从当地傣族、景颇族的民族风俗文化特点。2008年开始投资建设勐卯宴,于2012年建设完工并营业,整体为南亚傣族土司建筑特色,聚集了德宏当地所有名吃,注重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诠释德宏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同年承接复兴傣王宫遗址公园工程,傣王宫是座百年工程,无论从规模还是建筑特色都遵从傣族传统历史文化,可以说是德宏民族文化传承第一人,2013年荣获德宏州民族文化事业特别贡献奖。
7、曹彩梅,女,汉族,1977生,1995年毕业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的装潢工艺美术专业,云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1999年底创办昆明难看工艺礼品厂,注册“美伊”牌商标,专业从事民族工艺品的研究开发,现有员工近200人。建厂以来,共研发出民族工艺包、手机套、小饰品、帽子、服装、挂饰、家居饰品等“美伊”系列民族工艺品2000多个款式,尤其在“特色工艺包”的研发继承、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电子商务方面独具特色,产品已形成批量化、流程化、订单化生产,产业在布艺工艺品行业遥遥领先,产品远销26个国家和地区。美伊牌产品在省内、国内工艺精品博览会上多次获奖,2009年,“美伊”商标被昆明市工商局评为“昆明市知名商标”。2013年商标“美伊”被云南省工商局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工厂常年订购昆明、石林、禄劝、楚雄等地加工的手绘皮画、民族绣片,帮助当地手工业者增加收入,带动一大批劳动者就业。目前在石林县绿色工业园区征地20余亩建设生产基地,总计投资4000余万元,已完成投资800余万元。
8、杨洪斌,男,白族,1973年生,大学本科学历,云南省林业协会副会长、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西南林业大学客座教授、云南省工艺美术师、木雕工艺大师,现为瑞丽市千紫木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6年开始研发红木产品,公司现有职工976人,省内外红木文化展示销售窗口26个,以传承红木文化为己任,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开发本地经济林种植,重视环保,形成可持续发展。注重科技创新,高档红木干燥、拼板技术和胶黏剂的研发技术和推广使用在国内领先,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28项专利(8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个人所著《红木神韵》一书被云南省政府评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创新创业人才候选人、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木材鉴定技术顾问,其作品“海南黄花梨十八罗汉”获云南省第七届“工美杯”金奖,2013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
9、李金铭,男,白族,1971年生,云南省鹤庆县新华千锤佳艺民族首饰加工厂总经理。生于民族工艺品制作世家,自小跟随父亲学艺,先后师从寸金柱、寸家发学习手工艺品制作。1992年开始收徒传艺,在香格里拉成立“鹤新首饰行”。2007年回乡筹集资金注册成立“鹤庆县新华千锤佳艺民族首饰加工厂”,占地面积4800多平方米,现已发展成为集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现有员工60多人。筹集资金60多万兴建了新华村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污水处理厂。 注重手工艺加工制作研究改进,亲自授徒20多人,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每年投入50余万元用于员工培训,努力传承白族手工制作技艺。筹集上百万资金进行品牌化运作,为当地银饰品加工走出鹤庆、走出云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设计制作的《民族纯银婚庆套装》在2012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每年捐款10多万元回报社会
10、杨建坤,男,汉族,1971生,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青铜器工艺制品厂厂长。生于手工铜艺世家, 1988年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祖传手工铜艺。1999年创办云南江川李家山青铜器工艺制品厂,以手工作坊式制铜起家,2003年投资近400万元进行新厂建设和设备引进,现有产品300多种,年产值1400多万元。主打产品有斑铜、古铜、青铜器等铜工艺品,坚持开展员工手工技艺培训,努力传承保护和发展李家山铜器工艺,注重新工艺新产品开发,重视发展铜器炊具打制民间工艺。代表作品有:2009年打造的象征峨山彝族老祖半身像阿普笃幕大型铜雕像,2010年为华云寺打造的大型三世佛铜像等大型铜雕塑工程。积极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开展捐资助学,2013年个人出资10余万元创办江川县铜器工艺协会、承办开渔节期间第一届江川县铜器工艺评比大赛、协调省内知名媒体到江川采风集中宣传报到铜器工艺技艺和传统铜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