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来源:红河日报发布时间:2014-01-19点击数:2751

          依托民族文化资源 打造绿春文化旅游品牌
    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富饶秀丽的边塞风光造就了绿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不仅在全省独树一帜,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绿春旅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优势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精髓,文化使旅游提升品位,文化为旅游注入神奇魅力。旅游是文化的生动载体,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生态旅游是对大自然美的欣赏,也给予人们回归大自然的享受,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绿春同时具备了文化和生态为一体的旅游资源:一是阿倮欧滨文化具有人无我有的“独有性”,是哈尼文化的精髓,围绕阿倮欧滨文化形成了包括农耕文化、宗教礼仪、天文历法、民间文学、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哈尼文化,对哈尼族地区(包括东南亚国家阿卡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开发成为文化观光、体验、求知、研究等旅游产品。二是原始古朴的民风民俗文化。绿春以哈尼族为主体的几个民族,都保存着众多原始古朴的民风习俗,有哈尼族隆重的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欢快的“矻扎扎节”,彝族浪漫的“火把节”,傣族热烈的“馔摸那”,瑶族粗犷的“度戒”等神奇古朴的民族节日;各民族都保存着自己文化底蕴丰厚的民间歌谣、口头文学、传说故事等;民间歌舞、民族服饰更是丰富多彩、款式多样,仅哈尼族服饰就多达十余种,彝族传统刺绣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绿春各民族的婚俗礼仪、饮食文化、民居建筑等也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和文化特征,为打造“哈尼文化生态县”奠定了基础。三是绿春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素有“哈尼山乡”“山水画廊”“滇南春城”之美称。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17种,已知树种有140余科960余种;有苍翠碧绿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连山,有豪迈奔放、风光秀丽的李仙江,蔚为壮观的云海日出和巧夺天工、气势磅礴的梯田以及别具一格的宋壁石林、溶洞,神秘的大风丫口鸟会等生态景观。绿春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浓郁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旅游资源,是绿春发展生态旅游的独特优势。四是元绿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和东仰大酒店、绿春云梯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为绿春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议
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面临着景区、景点开发滞后、建设资金不足等实际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绿春在认真分析当地旅游资源现状、交通区位等条件的基础上,应结合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观念,积极创新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外宣和招商引资力度,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推进绿春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发展。思路决定出路,绿春发展旅游产业,关键是要明确科学的旅游发展思路。在深入调查分析绿春旅游产业发展资源条件、存在困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围绕“一核、一带、三区、四个板块”的旅游总体布局,不断建立健全绿春旅游资源项目库,采取积极争取省、州项目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的方法,整合资金,全力打造世界哈尼文化大观园,逐步开发黄连山生态观光游、阿倮欧滨圣地公园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景区、景点,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转变观念意识,抓实产业培植。现阶段,绿春县文化旅游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底子薄,应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绿春文化旅游建设的现状,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科学的理念,编制出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力所能及的项目建设实施计划,并在落实上下好功夫,以确保产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文化旅游产业涉及到许多行业和部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部门要以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县的目标为己任,互相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形成文化旅游发展的合力。
绿春必须从大产业的角度,重视旅游业,提高对旅游业的认识。旅游业的发展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进行产业培育和建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树立综合配套开发的思想,六个要素同步推进,同时,确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转变思维方式。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必须以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绿春的旅游业,树立“大旅游”的观念,按照大产业、大文化、大服务、大市场的思维来认真规划、组织旅游业的发展,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完善产业体系。按照大旅游的思路,抓旅游就是抓经济,就是抓文化建设,就是抓对外开放,就是抓发展。只有充分发挥绿春资源优势,依托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活动的影响力,借势造势,以阿倮欧滨文化开发为突破口和重点,逐步开发黄连山生态旅游景区和李仙江亚热带风光等景区,才能使绿春的旅游业真正成为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作用,专设旅游发展资金,努力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培育旅游主体市场,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开发建设。进一步扩大旅游产业的对外开放,以此逐步形成昆明-建水-元阳-绿春-思茅-西双版纳的旅游圈。
——突出绿春特色,全力打造世界哈尼文化大观园。以绿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从县情出发,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灵魂”和“精髓”,没有特色的旅游景观,对游客就缺乏吸引力。目前,绿春特色旅游较为明显且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吸引力的仅有中国·绿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活动。我们要依托绿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以打造世界哈尼文化大观园为切入口,建设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推动绿春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是打造阿倮欧滨文化品牌。阿倮欧滨是哈尼原始宗教文化的根源,具有独特性、稀奇性和不可替代性。结合红河州打造哈尼梯田文化品牌、开发梯田旅游的机遇,以哈尼叙事长诗《嘟玛简收》故事为内容打造阿倮欧滨原始宗教文化品牌,开发阿倮欧滨圣地公园,园内修建大型嘟玛简收雕像和祭祀区,供游客参观,求福祈愿,让游客领略、感受神秘的阿倮欧滨文化内涵。同时改造千亩茶花园,种植万亩樱桃园、杜鹃花园、山茶花园等,使之成为新的绿化生态群落。创造新的城区生态廊道,为阿倮欧滨公园增添一道亮丽的生态景观。
二是精选民俗节庆。以定时定点产品的形式,向国内游客集中展示绿春浓郁的民俗大观。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集中展示了少数民族的服饰、歌舞、音乐、体育、宗教信仰及民族风俗,应将少数民族节日的主会场和节期固定下来,坚持长期办下去,形成定时定点的旅游产品,使之成为国内外游客到绿春必不可少的旅游项目之一。用市场化、商品化的方式重点开发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活动为代表的各民族节庆活动,举办好哈尼族“扎特特”(十月年)、戈奎“哈尼族姑娘节”、牛孔彝族“火把节”、骑马坝傣族“馔馍那”、平河瑶族“度戒”等民俗节日;深度开发各民族传统舞蹈,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增强绿春民族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提高绿春的知名度。
三是结合绿春少数民族风情特点,开发一批生活氛围强、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满足国内外游客体味绿春民族风情的要求。当今的旅游是跨国度、跨文化的大众旅游,游客求新求异的审美心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时空的新与异的审美追求,这种“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旅游项目的积极参与上。因此,增强旅游项目的参与性是当今国内外游客的普遍要求,也是提高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措施。绿春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传统工艺、风俗习惯以及节庆活动,为开发特色民俗风情旅游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借鉴近几年来兴起的“农家乐”,开发绿春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在交通较为便利的村寨开发建设生态旅游民俗村,如建设开发大兴坡头、广吗、刀尖、戈奎托牛、三猛德玛等民俗文化村,根据游客的需要举办饮食文化节,让游客食在民间、住在民间、玩在民间,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充分享受,同时进而了解哈尼族生产、生活、农耕文化、信仰等方面的风土人情,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绿春旅游观光。
四是建设生态旅游景区、景点。生态旅游是对大自然美的欣赏,也给予人们回归大自然的享受,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人们追求回归大自然旅游的愿望十分强烈。绿春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构成了森林植被分布极为均匀,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生态景观。根据其生态类型和自然风光,应积极开发黄连山生态旅游景区,同时与三猛腊姑德玛梯田开发相结合,使之建设成为集休闲、娱乐、观光、探险、疗养为一体的原始森林公园;李仙江热带河谷雨林景区的开发,要围绕李仙江戈兰滩、土卡河水电站库区建设,河谷热带风光和独特的风俗民情,开发水域风光、水上娱乐、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同时逐步开发平河边贸旅游二甫云海等景点、景观,使生态旅游成为绿春旅游的一张“王牌”。
——改善旅游基础条件,增强旅游发展后劲。便捷的交通,是发展旅游的首要条件。随着元绿二级公路的建成通车,要以县城为中心,不断完善县乡、乡镇之间的公路;要争取提高绿春到金平、江城、墨江、红河等4条通向县外公路的等级;并且加快绿春的旅游支线和专线建设,形成游客能方便到达绿春旅游点的交通环境。同时不断改善和建设通讯、宾馆、旅行社等旅游服务设施,在提升东仰大酒店内部设施的基础上,适度朝前发展,建设1-3家四、五星级饭店,并突出当地民族建筑风格;要适当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型旅游饭店、民俗饭店,满足绿春旅游发展的需要,为旅游产业的开发打下基础。
——积极开发旅游商品。购物是旅游六大要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积极鼓励支持县内外企业开发旅游纪念品,对民族文化系列的旅游商品进行大力开发,形成设计精巧,别具一格的文化旅游商品,如哈尼族服饰、彝族传统刺绣品及突出地方特色的光盘纪念品等,同时把哈尼豆豉、茶叶、八角、草果、木耳等特色产品向便携化、精巧化、礼品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外包装、设计水平,使之真正成为能代表绿春特色的旅游产品。
——加大对绿春旅游的宣传,提高知名度。绿春有丰富、奇特、诱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如果不加大对外宣传,晓之以众,国内外的游客是不可能千里迢迢地来绿春游览观光的,再丰富的民族生态资源优势也无法转变为经济优势。因此,要加大对绿春旅游的对外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一是要制作以人文风情、自然风光为主的宣传资料和专题片,争取在省、州主要新闻媒体上刊登和播放,宣传绿春旅游资源;二是要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充分利用旅游网站和微博,发布绿春旅游资讯,传播绿春旅游形象。特别是要组织策划好哈尼长街古宴活动的营销工作;三是要充分借助昆交会、旅交会、旅游推介会、招商、文化交流等活动宣传促销绿春旅游。千方百计把绿春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介绍给国内外的游客,吸引他们到绿春观光旅游。从而提升“哈尼家园,特色之旅”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上一篇]:个旧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返 回[下一篇]:珠江源·红河谷书法联展在个旧开展

云南个旧市晟鼎纯锡工艺厂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号:032914Q云南科技型企业认证编号:ZXR2013010319 滇ICP备13001057号 

善锡堂在线客服
13577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