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政协提案工作综述
来源:红河日报发布时间:2014-01-03点击数:2778
建言献策促发展惠民生
—红河州政协提案工作综述
“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幅度推进;让农村低保发放监管渠道不断完善;让城市道路变得更通畅……”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州政协委员紧紧围绕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问计红河发展,回应百姓关切,促进了一个个棘手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问计红河发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红河州民族特色城市名片、加快推进边疆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是政协委员长期关注的焦点,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委员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州委、州政府科学决策部署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参考。
——助力传统产业发展。继关注建水紫陶工艺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后,州政协委员又将视角转移到我州的另一传统产业——锡工艺的发展上。在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州政协文史委提交了《关于加强锡工艺传承创新与开发利用的建议》,该提案从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锡工艺产业人才培养和保护等方面,对锡工艺产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提案引起了个旧市和州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办理。目前,我州锡工艺产业已纳入州、市两级发展规划,锡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项目已于2013年8月正式开园,锡工艺品牌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寻求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农业发展一头系着经济指标增长,一头系着农民增收致富。多年来,政协委员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提案。在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民盟红河州委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农超对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的建议》,该提案经相关部门办理后,取得了明显成效。州农业局专门设立市场与经济信息科切实加强对“农超对接”的组织领导,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了蒙自、建水冷藏库,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目前,我州还规划2013年—2017年在北部农业发达地区集中打造国家级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通过3年—5年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全国一流、西南领先、云南样板”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献计滇南中心城市交通建设。随着个开蒙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上,邓爱玲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快滇南中心城市蒙自核心区城南快速通道建设的建议》,承办单位积极采纳建议,进一步加快了蒙自核心区城南快速通道建设的步伐,州政府还组织召开蒙自绕城高速公路路线方案协调会,讨论决定路线规划。目前,该项目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这些凝结着委员们心血与希冀的提案,化作有关部门的具体行动,推动着红河在经济转型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道路上一路高歌。
回应百姓关切
民主有声,民生有声,社会更和谐。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州政协委员通过提案着眼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农村低保、新农合等,与民解忧、为民谋利。
——为学生营养餐把关。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全州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自然也成为了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农工党红河州委在开展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加强红河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建议》,该提案针对学校食堂条件普遍较差、食品安全隐患大、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面窄、标准低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州教育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根据提案所提建议积极落实规划和制定学生营养餐工程推行计划,加大资金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加大投入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建设食堂,完善食堂设施设备,让农村孩子都能吃上热饭菜。
——让真正的贫困者享受到低保。继城市低保制度实施9年后,我州农村低保制度于2007年启动实施,有效保障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但该制度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让真正的贫困者享受到低保”成为政协委员心之所向。在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民盟红河州委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农村低保发放监管力度的建议》的集体提案。州民政局根据提案建议,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城乡居民收入核对制度,与州纪委纠风室、红河学院共同研究开发一套城乡低保资金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于2013年5月起在全州范围内全面推行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同时,将审计监督引入城乡低保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村(社)干部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有效防止经办人员优亲厚友现象发生。
——关注特殊人群身心健康。在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张玲等委员提交了一份《加强精神病人社会管控的建议》,该提案从加强重症精神病人的筛查和收治管理、创新“多方联动”的社会化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强制医疗实施细则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接受办理任务后,州委政法委召集相关部门开展广泛调研,联合制定下发了《红河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康复救助实施意见》,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急性期住院治疗、稳定期门诊康复治疗、医疗救助、生活补助等均作了明确规定。
类似提案还有不少,让人欣喜地看到,州政协委员们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强调民生“温度”,件件提案,务实为民,回应百姓关切。
创新工作出实效
提案是否落到实处,老百姓是否受益,是提案办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州政协常委会在办理提案过程中十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加大督办力度增强提案办理实效。
在工作机制上,州政协常委会完善了提案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了提案审查立案和重点提案遴选标准;积极报请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提升提案办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出具体要求;扎实推进提案工作信息化建设,使政协与州委、州政府有关部门及提案者的交流渠道更加科学和便捷。
在提高提案质量方面,州政协常委会积极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并针对换届后新委员较多的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对新委员进行培训,做好选题和撰写引导,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努力提高提案质量。
在加大督办力度方面,州政协常委会充分发挥重点提案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引领作用,多次组织召开有提案者、承办单位、政协组织3方参与的协商座谈会,就提案办理相关事宜进行商讨完善。
同时,州政协常委会还分别对承办单位提案落实情况进行视察,对第一次协商办理不满意的提案进行跟踪督办,采取电话联系、上门走访、跟踪协商等方式,对上一届会议的提案办理情况进行跟踪问效,使提案“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切实提高了提案的办理实效。
据了解,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州政协委员共提出提案292件,立案交办282件,这些选题精准、调研深入的提案,有力地推进党和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促进红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红河州政协提案工作综述
“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幅度推进;让农村低保发放监管渠道不断完善;让城市道路变得更通畅……”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州政协委员紧紧围绕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问计红河发展,回应百姓关切,促进了一个个棘手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问计红河发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红河州民族特色城市名片、加快推进边疆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是政协委员长期关注的焦点,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委员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州委、州政府科学决策部署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参考。
——助力传统产业发展。继关注建水紫陶工艺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后,州政协委员又将视角转移到我州的另一传统产业——锡工艺的发展上。在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州政协文史委提交了《关于加强锡工艺传承创新与开发利用的建议》,该提案从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锡工艺产业人才培养和保护等方面,对锡工艺产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提案引起了个旧市和州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办理。目前,我州锡工艺产业已纳入州、市两级发展规划,锡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项目已于2013年8月正式开园,锡工艺品牌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寻求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农业发展一头系着经济指标增长,一头系着农民增收致富。多年来,政协委员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提案。在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民盟红河州委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农超对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的建议》,该提案经相关部门办理后,取得了明显成效。州农业局专门设立市场与经济信息科切实加强对“农超对接”的组织领导,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了蒙自、建水冷藏库,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目前,我州还规划2013年—2017年在北部农业发达地区集中打造国家级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通过3年—5年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全国一流、西南领先、云南样板”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献计滇南中心城市交通建设。随着个开蒙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上,邓爱玲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快滇南中心城市蒙自核心区城南快速通道建设的建议》,承办单位积极采纳建议,进一步加快了蒙自核心区城南快速通道建设的步伐,州政府还组织召开蒙自绕城高速公路路线方案协调会,讨论决定路线规划。目前,该项目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这些凝结着委员们心血与希冀的提案,化作有关部门的具体行动,推动着红河在经济转型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道路上一路高歌。
回应百姓关切
民主有声,民生有声,社会更和谐。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州政协委员通过提案着眼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农村低保、新农合等,与民解忧、为民谋利。
——为学生营养餐把关。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全州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自然也成为了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农工党红河州委在开展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加强红河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建议》,该提案针对学校食堂条件普遍较差、食品安全隐患大、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面窄、标准低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州教育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根据提案所提建议积极落实规划和制定学生营养餐工程推行计划,加大资金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加大投入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建设食堂,完善食堂设施设备,让农村孩子都能吃上热饭菜。
——让真正的贫困者享受到低保。继城市低保制度实施9年后,我州农村低保制度于2007年启动实施,有效保障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但该制度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让真正的贫困者享受到低保”成为政协委员心之所向。在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民盟红河州委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农村低保发放监管力度的建议》的集体提案。州民政局根据提案建议,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城乡居民收入核对制度,与州纪委纠风室、红河学院共同研究开发一套城乡低保资金风险防范信息系统,于2013年5月起在全州范围内全面推行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同时,将审计监督引入城乡低保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村(社)干部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有效防止经办人员优亲厚友现象发生。
——关注特殊人群身心健康。在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张玲等委员提交了一份《加强精神病人社会管控的建议》,该提案从加强重症精神病人的筛查和收治管理、创新“多方联动”的社会化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强制医疗实施细则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接受办理任务后,州委政法委召集相关部门开展广泛调研,联合制定下发了《红河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康复救助实施意见》,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急性期住院治疗、稳定期门诊康复治疗、医疗救助、生活补助等均作了明确规定。
类似提案还有不少,让人欣喜地看到,州政协委员们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强调民生“温度”,件件提案,务实为民,回应百姓关切。
创新工作出实效
提案是否落到实处,老百姓是否受益,是提案办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州政协常委会在办理提案过程中十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加大督办力度增强提案办理实效。
在工作机制上,州政协常委会完善了提案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了提案审查立案和重点提案遴选标准;积极报请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提升提案办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出具体要求;扎实推进提案工作信息化建设,使政协与州委、州政府有关部门及提案者的交流渠道更加科学和便捷。
在提高提案质量方面,州政协常委会积极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并针对换届后新委员较多的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对新委员进行培训,做好选题和撰写引导,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努力提高提案质量。
在加大督办力度方面,州政协常委会充分发挥重点提案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引领作用,多次组织召开有提案者、承办单位、政协组织3方参与的协商座谈会,就提案办理相关事宜进行商讨完善。
同时,州政协常委会还分别对承办单位提案落实情况进行视察,对第一次协商办理不满意的提案进行跟踪督办,采取电话联系、上门走访、跟踪协商等方式,对上一届会议的提案办理情况进行跟踪问效,使提案“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切实提高了提案的办理实效。
据了解,政协红河州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州政协委员共提出提案292件,立案交办282件,这些选题精准、调研深入的提案,有力地推进党和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促进红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