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区域合作与文化融合的旅游大格局
来源:红河日报发布时间:2013-12-29点击数:2749
区域合作与文化融合的旅游大格局
2013年是红河州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哈尼梯田十年申遗成功,擦亮了这张红河特色的世界名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作为全州“五个示范”之一,为全州旅游业的发展转型划出了参照线。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的建设旅游强州,加快融合发展,全面构筑产业强、产品精、品牌响、服务优的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的宏伟目标,为我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州旅游一盘棋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旨在深度挖掘红河文化资源,把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发展中,以“梯田魂、古城韵、福地灵、异域情”等主要元素为主,着力打造以哈尼梯田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建水古城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滇越铁路为代表的近代工商文化、以过桥米线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弥勒为代表的休闲康体庄园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建筑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为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得到体制机制的保障,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意见》《关于加快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旅游强州的决定》《关于加快酒店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建立了“全州旅游一盘棋”体制,及时调整和完善州旅游产业发展协调领导机构,为全州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
同时,州委、州政府还健全了旅游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制度、重大旅游项目责任制和通报制等管理机制,有效保障了旅游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落实到位。从2014年起,州级财政每年将安排旅游发展经费1亿元,带动政府性投入5亿元,带动社会投入50亿元,保障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增幅不低于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各县市、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全力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抓好旅游产业发展各项具体工作,初步形成全州大旅游、大产业、大融合的发展格局。
完善基础助力发展
近年来,我州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全州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鸡石、通建、蒙河、石蒙高速以及蒙屏、红南等7条二级公路、玉蒙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为全州旅游业发展搭建了便捷的交通路网。今年,锁蒙高速公路通车,缩短了蒙自直达昆明的车程。同时,旅游景区的环线建设也得以全面推进,使我州与国内外旅游客源地的距离逐步缩短。
红河州加快区域内旅游交通对接,逐步实现交通便利化。铁路方面,在完成蒙河铁路、云桂铁路(红河段)建设的同时,我州也在做好昆明至蒙自客货铁路、新平至石屏至建水铁路红河段、沿边铁路红河段等前期工作,并规划建设昆明至弥勒至蒙自城际铁路。公路方面,我州正在加快推进石红高速公路、蒙自绕城高速公路羊街至鸡街段建设,力促蒙自至文山至砚山、玉溪至弥勒高速公路尽快开工,推进石屏至红河、河口至马关、绿春至江城等二级公路建设,启动建水至元阳沙拉托高等级公路项目建设。机场方面,正在加快推进红河蒙自机场建设步伐,启动元阳哈尼梯田机场前期工作。
城市建设支撑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年来,我州紧紧围绕城市旅游功能要素,着力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及特色景区建设,滇南中心城市、弥勒省级重点旅游城市和建水、石屏古城,泸西高原花园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的旅游功能逐步完善。其中,建水、元阳、弥勒、河口已成为全州旅游的热点城市。同时,我州的景区建设也得到了加快,全州国家A级景区达到14个,宾馆酒店达到1365家(星级酒店57家),旅行社37家,旅游汽车公司5家,旅游大巴108辆,拥有导游人员296名,从业人员6.5万余人。
融入“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
今年4月中旬,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打造“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战略部署,并决定把我州建水、蒙自、弥勒3县市纳入其中。5月底,省政府委托省旅发委组织专家组到我州对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确定将我州进入“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县市从3个增加到10个,除建水、蒙自、弥勒之外,又增加了个旧、开远、石屏、泸西、元阳、金平、河口7县市。
“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滇中经济圈,面向“中国-东盟经济圈”提出的重大发展部署,着力建设产品丰富、业态多样、体系健全、带动明显、环境优良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力争打造滇中经济圈发展的新亮点和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红河州作为“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上的州市之一,纳入其中的城市有10个,这一部署既是对我州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的肯定,也是对我州旅游工作的充分认可,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州在“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上的重要驱动作用,带动全州旅游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旅游文化走廊国际化
红河州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多年积累的优势为我州构筑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提供了良好条件。在融入“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中,我州充分发挥梯田农耕文化、近代工业文明、锡文化和红酒文化等特色以及滇东南特色乡村风貌资源优势,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提出“接轨玉溪,牵手昆明,联手滇东南旅游区,融入省内大市场”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强我州与昆明、玉溪在旅游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旅游线路安排、旅游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与衔接,推动资源共享、客源共有、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力建设开放、联动的区域旅游市场。
红河州进一步优化旅游资源发展布局,初步形成了哈尼梯田、康体休闲度假、历史文化览胜、溶洞观光、跨境旅游和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了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建设内涵。岁末年首,各项旅游项目建设正在加紧进行,其中重点项目达到54个,项目总投资达到91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建水古城、弥勒红河水乡城市旅游综合体、蒙自南湖公园5A级旅游景区提升改造、元阳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地、金平中国·红河蝴蝶谷等26个;投资5亿元至10亿元的项目有建水紫陶创意产业园、蒙自长桥海国家湿地公园度假村、河口国际旅游商贸城等26个;投资3亿元至5亿元的项目有2个。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多彩的旅游资源形成的“大旅游”格局,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我州旅游,红河旅游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全州旅游一盘棋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旨在深度挖掘红河文化资源,把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发展中,以“梯田魂、古城韵、福地灵、异域情”等主要元素为主,着力打造以哈尼梯田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建水古城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滇越铁路为代表的近代工商文化、以过桥米线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弥勒为代表的休闲康体庄园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建筑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为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得到体制机制的保障,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意见》《关于加快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旅游强州的决定》《关于加快酒店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建立了“全州旅游一盘棋”体制,及时调整和完善州旅游产业发展协调领导机构,为全州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
同时,州委、州政府还健全了旅游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制度、重大旅游项目责任制和通报制等管理机制,有效保障了旅游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落实到位。从2014年起,州级财政每年将安排旅游发展经费1亿元,带动政府性投入5亿元,带动社会投入50亿元,保障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增幅不低于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各县市、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全力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抓好旅游产业发展各项具体工作,初步形成全州大旅游、大产业、大融合的发展格局。
完善基础助力发展
近年来,我州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全州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鸡石、通建、蒙河、石蒙高速以及蒙屏、红南等7条二级公路、玉蒙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为全州旅游业发展搭建了便捷的交通路网。今年,锁蒙高速公路通车,缩短了蒙自直达昆明的车程。同时,旅游景区的环线建设也得以全面推进,使我州与国内外旅游客源地的距离逐步缩短。
红河州加快区域内旅游交通对接,逐步实现交通便利化。铁路方面,在完成蒙河铁路、云桂铁路(红河段)建设的同时,我州也在做好昆明至蒙自客货铁路、新平至石屏至建水铁路红河段、沿边铁路红河段等前期工作,并规划建设昆明至弥勒至蒙自城际铁路。公路方面,我州正在加快推进石红高速公路、蒙自绕城高速公路羊街至鸡街段建设,力促蒙自至文山至砚山、玉溪至弥勒高速公路尽快开工,推进石屏至红河、河口至马关、绿春至江城等二级公路建设,启动建水至元阳沙拉托高等级公路项目建设。机场方面,正在加快推进红河蒙自机场建设步伐,启动元阳哈尼梯田机场前期工作。
城市建设支撑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年来,我州紧紧围绕城市旅游功能要素,着力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及特色景区建设,滇南中心城市、弥勒省级重点旅游城市和建水、石屏古城,泸西高原花园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的旅游功能逐步完善。其中,建水、元阳、弥勒、河口已成为全州旅游的热点城市。同时,我州的景区建设也得到了加快,全州国家A级景区达到14个,宾馆酒店达到1365家(星级酒店57家),旅行社37家,旅游汽车公司5家,旅游大巴108辆,拥有导游人员296名,从业人员6.5万余人。
融入“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
今年4月中旬,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打造“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战略部署,并决定把我州建水、蒙自、弥勒3县市纳入其中。5月底,省政府委托省旅发委组织专家组到我州对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确定将我州进入“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县市从3个增加到10个,除建水、蒙自、弥勒之外,又增加了个旧、开远、石屏、泸西、元阳、金平、河口7县市。
“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滇中经济圈,面向“中国-东盟经济圈”提出的重大发展部署,着力建设产品丰富、业态多样、体系健全、带动明显、环境优良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力争打造滇中经济圈发展的新亮点和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红河州作为“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上的州市之一,纳入其中的城市有10个,这一部署既是对我州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的肯定,也是对我州旅游工作的充分认可,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州在“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上的重要驱动作用,带动全州旅游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旅游文化走廊国际化
红河州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多年积累的优势为我州构筑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提供了良好条件。在融入“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中,我州充分发挥梯田农耕文化、近代工业文明、锡文化和红酒文化等特色以及滇东南特色乡村风貌资源优势,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提出“接轨玉溪,牵手昆明,联手滇东南旅游区,融入省内大市场”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强我州与昆明、玉溪在旅游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旅游线路安排、旅游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与衔接,推动资源共享、客源共有、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力建设开放、联动的区域旅游市场。
红河州进一步优化旅游资源发展布局,初步形成了哈尼梯田、康体休闲度假、历史文化览胜、溶洞观光、跨境旅游和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了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建设内涵。岁末年首,各项旅游项目建设正在加紧进行,其中重点项目达到54个,项目总投资达到91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建水古城、弥勒红河水乡城市旅游综合体、蒙自南湖公园5A级旅游景区提升改造、元阳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地、金平中国·红河蝴蝶谷等26个;投资5亿元至10亿元的项目有建水紫陶创意产业园、蒙自长桥海国家湿地公园度假村、河口国际旅游商贸城等26个;投资3亿元至5亿元的项目有2个。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多彩的旅游资源形成的“大旅游”格局,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我州旅游,红河旅游绽放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