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大型人文纪录片《锡都个旧》

发布时间:2013-11-28点击数:3372

            CCTV大型人文纪录片《锡都个旧》解说词

    上篇:申锡无疆


    这里是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城市中心的锡博物馆大厅里,赫然陈列着一块硕大的锡矿石,这块早在亿万年前就已生成的矿石,到底与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渊源?
    贵为五金之一的大锡是中国人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而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古埃及,人类就开始采掘和使用锡。
当青铜文明之火点亮天空,锡,这珍贵稀有的金属,顿时光耀了整个民族文明的星河。
    以铜锡为主要构成的青铜器,成为华夏文明早期成就的象征与代表,然而,在缺少锡矿的黄河流域,铸造青铜所用大锡从何而来?这成为困扰考古学界的长久迷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答案在云南个旧黑蚂井的土层下显现出来。
    经过陆续的考古挖掘,学术界惊异地发现,在距今三千年前,这片土地竟然孕育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几千年前,那条运送大锡的古驿道已经把这里和巴山蜀水,扬子黄河连接到一起。2010年,在这条锡马古道的源头个旧, 一盏鸟形青铜灯破土惊天,人们从它口衔的莲蓬上,看见了凤的图腾,那择梧桐而栖,象征着辉煌与吉祥的凤凰,是否也预示着这片土地的未来?
    在精深博大的汉语言文字中,锡这个字除了代表那种尽人皆知的贵金属外,还有一个含义——赏赐和帮助。
    遥远的《诗经》留下这样的诗句: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对于厚待自己的自然,远古的人们充满深情地歌咏道:天地不断厚赐人间,一直绵延到今世。
    而对于神圣的大锡,个旧人何尝不是抱着同样的情愫和感念。
    2006年11月11日,以司母戊大方鼎为蓝本设计制作的”锡山宝鼎”在个旧市金湖文化广场落成,这尊世界最大的锡鼎上,镌刻了古代先民生产冶炼,与锡共生的历史长卷,让每个驻足观看的人,都得以了解锡都历史辉煌的源头。
    考古发现以及包括《汉书》,《史记》在内的历史典籍都表明,几千年前,个旧先民们就在这里开采锡矿,缔造着远离中原的青铜之乡,也为整个中华文明做出自己独到的贡献。
    秦时明月,汉时城关,个旧的锡,最早融入哪位英雄的利刃,铸成何方贵胄的礼器,已经不得而知。但锡山英雄的情结里,一直闪烁着锡的光泽。
    这座因锡而生、因锡而立、因锡而兴的城市,也从这时起铸起千年不息的锡业王国。
    大锡,让种荞麦的个旧登上了英国《简明大不列颠辞典》,让这个位于云南南部的山谷城市,戴上了“锡都”的王冠。早在商周,这里的大锡,就随着先民开辟的锡马古道,来到中原,开始了这片土地与外界最早的交流与互动。
    当古道延伸到红河边的蛮耗小镇,个旧的锡从这里走向被称为交趾的越南,并继而影响着东南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
俯瞰那一条条阡陌纵横的青石古道,一如大山的血脉,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壮大而奔腾脉动。
    宝贵的大锡,沿着古道走出这里,不同民族,来自不同地域的先民们,也沿着古道,来到彩云之南,辽阔的红土地,接纳了天南海北的漂泊游子。
    他们对这里呼之欲出的爱,仍以金属的方式,在石头里沉默和生长,以火焰的方式,在我们的血管里奔涌至今。矿坑里的灯火,依旧如繁星闪亮,大锡的传奇,依旧茁壮地延续。
    个旧市云南锡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口完整无损的明代铜钟,铸造于成化元年,上面有:“临安府蒙自县个旧村”等文字。在历史长河千年的洗刷中,个旧这个名字第一次闪烁出晶莹的光彩。
    回首我们民族屈辱而自强的百年,闪烁的煤石灯,恰如个旧人黑暗中的眼睛,带着他们向着光明摸索前行。大锡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吐纳着生生不息的自强品格,爱国报国的民族意识和经世致用的商业价值。
    早在1883年,清政府云南当局就在个旧专设厂务招商局,办理采选、冶炼、运售大锡事宜。而始于清代的个旧锡务公司,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股份制企业,同时也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个旧,当之无愧成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之一。
    那个时代应运而生的锡都三杰,陈鹤亭,缪云台,吕冕南,则因为他们对民族工商业的突出历史贡献被后世铭记,怀念。
    1930年,个旧锡确立了自己的商标,此后经四次改变,到1992年,云锡公司的”YT” 精锡在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获得商标注册权,从此,“云锡牌”精锡成为免检的国际名牌产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昆明的《工业生活》杂志这样描述了锡城个旧当时的繁华鼎盛:”市尘热闹……举凡美国罐头,英国呢绒,以致苏绸蜀锦,各种古董,无不尽有,繁华盛况,远过昆明。”
    很少有人知道,在那个国家内外交困的年代,中国的西南一隅,竟有这样一座因锡而盛的繁华都市,而锡都的灯红酒绿背后,我们又往往被这些影像所触动,这是一群被称作砂丁的人,他们终其一生,在黑暗,狭窄的矿坑里爬行采矿,很多人因为事故,伤病而不得善终,这些渺小但顽强的生命,支撑起一座繁盛的城市和一个兴旺的产业。
    那些流传至今的矿工小调,依然用幽怨悲愤的音符,追忆着那个凄苦的岁月。
    金湖边一个叫红炮台的地方,有一个意义特别的纪念碑,碑体下方是一截被挣开的铁链,石碑上庄严地镌刻着两个大字——解放。
1950年1月17日,就在这里,挺进大西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守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攻坚战,最后把五星红旗插到老阴山脚下。
    所有的感动与喜悦,汇成解放两个大字,因为,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座城市,这都是一段崭新岁月的开端。
    1951年,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百业待兴,人民政府就在这遥远的土地上开始了经天纬地的手笔,个旧撤县建市,一座现代化的矿业城市在共和国版图上拔地而起。
    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极为关注个旧的矿业建设,并多次视察或批示,1951年,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抽调大批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及财力、物力支援个旧,新中国”一五”时期,个旧锡业开发被列为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随着经济规模和城市建设迅速扩大,个旧成为云南省第二大工业城市。
    我们无法忘记,翻身做主的锡矿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迸发出的巨大热情与能量,那些创业年代里激情燃烧的传奇,至今依旧是这个城市炙热的回忆。
    为了彻底解决原矿的运输问题,完成一五期间个旧锡产量指标,需要在老阴山的崇山峻岭间,修建从老厂到大屯选厂长达16公里的运输索道,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项工程只能依靠人力,最后,每300名工人编成一个小队,分段负责钢缆的架设。
    1953年,这条新中国第一条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顺利完工,横亘红土地的老阴山天堑从此变为通途,而直到今天,它依然是锡都矿业的重要运输动脉,
    经过新中国六十年的建设与的发展,个旧已累计生产有色金属360万吨,其中锡140万吨,占全国锡产量的70%以上,世界的40%以上,是云南省为国家创汇最多的城市,1951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作出贡献达100多亿元。
    2005年,个旧锡产量已经达到6.88万吨,占全世界产量的22%。中国锡都个旧,升华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锡都”。
    经过几代个旧人的探索和奉献,今天,个旧精锡纯度已经到达了令世人惊叹的99.999%,五九精锡,成为让个旧人无比自豪的当代产业奇迹。
    当一个伟大时代到来后,天时,地利和人和一起铸就了锡都的辉煌,锡都人改造着自然,也改变着自己的生活。
    照片中间的孩子叫陶家明,解放前15岁就为了生计下矿当了一名砂丁,60年前的陶家明,脸上写满愁苦和疲惫。
    这是今天的陶家明,子孙满堂,生活富足的他,在自己的少年时代,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祖祖辈辈做了几千年的美好生活之梦,他们一代人就让它变成了现实。
    无数的陶家明们,曾经衣衫褴褛,形同乞丐。
    今天,林立的商场,酒店,娱乐设施,都在为他们提供着舒适和便利。
    无数的陶家明们,曾经栖身豺狼出没的山洞
    今天,广厦万间,苍生欢颜。
    在不经意之间,个旧人用六十年,体会了什么是沧海桑田。
    2002年8月23日,对于个旧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个旧市属的厂矿成建制地划转云南锡业集团公司管理,云南锡产业开始了打造世界级锡业集团的征程,而北回归线上这座小城也有了自己引以为豪的世界大型企业品牌。
    个旧,而今已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西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先进城市”等行列。在全国西部百强县市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从2000年的第55位跃升到2009年的第19位。
    然而,新的严峻课题摆在当代个旧人的面前,据最新的科研勘测数据,个旧地区目前已探明可供开采的锡,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还可供开采几十年。
    对于人的一生,几十年也许足够漫长,但对于一座城市的历史,几十年只是短短的一瞬,在人类的历史上,许多盛极一时的城市和地区,因为赖以生存的资源枯竭而迅速衰落……个旧,能不能走出矿竭城衰的怪圈,当代的个旧人给出了深思熟虑的响亮回答。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就在无数城市冥思苦想生存之道的时候,从二十世纪90年代就大胆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的个旧市,率先迅速而果断地明确了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那就是: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立市,机制活市”发展战略,以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为突破口,立足工业,统筹产业,立足城市,统筹城乡,把个旧建成世界锡产业中心和云南有色金属加工中心、云南重要的生物资源生产加工基地、国际锡文化名城,走一条符合个旧市实际的、优势再造的、又好又快的转型发展路子。
    小城个旧,有了自己对未来的大思路
    随后,“2008资源型城市锡都·个旧可持续发展(北京)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成功召开。
    2010年,李克强副总理视察个旧市,对于个旧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举措给与高度评价。
    小城个旧,开始了让世人瞩目的大手笔。
    枝繁叶茂的木棉,寄托着个旧人新的希望,利用木棉纤维制成各种布料,保温,舒适,环保。
    创意无限,思路活跃的当代个旧人,同样热情饱满地在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及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培育生物资源加工,铝,稀贵金属,化工,建材等特色产业,提升改造乳业,粮食加工,生物制药等行业。
    小城个旧,正在为未来筹划和拓展自己的大格局。
    今天的锡都,也正展望着自己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新位置,随着泛亚铁路、红河机场和滇越大通道的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经济区的全面建成,她作为紧邻东南亚边境的桥头堡,区位优势的辐射力和对外开放的便利化日趋明显。
    小城个旧,正在构想和描绘自己的大蓝图。
    在科技化,信息化时代的竞争中,城市的规模不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从古老的青铜之乡、著名的中国锡城,闻名遐迩的世界锡都,再到未来,个旧虽小,但小城抱负大,小城故事多。
    个旧,被称为武术之乡,而个旧的历史,个旧人的气质与个性,也无不暗合着中国武术的精髓,那就是不断的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2010年4月,就在黑蚂井遗址的山脚下,锡都个旧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探索——云锡集团卡房分矿的日选矿3000吨多金属项目开始投产。
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充满巧合——三千年前,锡都的先民在这里开启了青铜文化的先河,21世纪的今天,锡都人又一次朝着未来出发。

下篇:锡佑名城


   “我离开个旧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到老阴山的上空,金湖给照得象一大片发光的明珠……我惋惜时间过得太快了。我刚刚爱上了这个地方,怎么能毫无留恋地离开呢?”
    1960年,20世纪中国最伟大文学家之一的巴金先生,在短暂地访问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之后,用满怀眷恋的笔触描绘着他心目中这“一颗发光的宝石”。出生在天府之国,长期在黄浦江畔生活的这位文学巨匠,一生中只是偶尔造访个旧,然而,对于这座哀牢山脉中的小城,老人却一往情深,他撰写的散文《个旧的春天》、《忆个旧》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宝库中的名篇。
    今天,这位个旧荣誉市民的塑像屹立在他所钟爱的地方,老人与金湖,含笑相对,让每个过客都不禁回忆起中国文学史上这段佳话。
也许,这里的钟灵毓秀,青山碧水,会让每一颗探索美好的心都得到愉悦与快慰吧,于是,那些洋洋洒洒,才华横溢的大家才纷至沓来,为红土地上的明珠留下一段段倾城佳话。   丁玲,白桦, 杨沫……纷纷在老阴山深处植下一片小树。
    今天,这片被称为文学林的地方已经绿树成荫  ,而文学家们钟爱的个旧,依然是那么体贴人、亲近人的温馨小城。
    这座城市,面积不过1587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5万,在祖国浩瀚的版图上,她只是西南边陲并不显眼的一隅,然而,是什么,让这些见多识广,品味不俗的人们如此挚爱这片土地?
    提起个旧,很多稍有常识的人们都知道,她是中国最大的产锡基地,被誉为世界锡都,于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机器轰鸣,烟囱林立的景象顿时映入人们的脑海。 然而,当你走进北回归线上这座小城,扑面而来的竟是别样的景致和气韵,这里的朋友会兴奋地告诉你,个旧,有着一连串让他们引以为豪的头衔: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人居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
    2004年,另一位造访个旧的文学家这样描述了这座小城——-“老阴山和老阳山东西相对,是一种谐调中和的象征。城市中心有一湖,名为金湖,它是个旧的心脏,日夜跳动着碧蓝的脉搏……这山,这湖,让人怀想起世界上那些城市里嵌着绿宝石的最美丽的地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这样巧妙而充满智慧地把自然和人的追求联系到了一起,而置身个旧市区,我们惊喜地看到,两面青山夹一池碧水,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山与水和谐共存于方寸之间,让世代的锡都人徜徉其间,其乐融融。
    而当我们的视野扩展到大个旧的地理范畴,哀牢群山的巍峨,红河波涛的荡漾,更是给这片土地又平添几许苍劲雄浑。
   “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在这里,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交相辉映,热带雨林风光、高原湖泊、喀斯特溶洞、天然温泉和锡文化遗迹、古寺名园等旅游资源多姿多彩,让人如痴如醉。
这里的人们改造着自然,也亲近着山水;这里的人们创造着财富,也享受着生活。 青山碧水,如斯画境,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会让每个外来者都充满热情地探究和回望这里的过去。 而无数保存至今的文物和遗迹,则无声叙说着这片土地文明的晨曦。
    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认为,至少三千年前,披荆斩棘的先民,就在这远离华夏文明中心的红土地上,创造了同样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 黑蚂井的铜俑灯,留下耐人寻味的千古疑问,铜俑的形象,取自哪个民族,几千年前这片土地上,哪些民族的人们一起参与了锡文明的肇始? 诸多的证据表明,古往今来,不同民族,来自华夏文明各个角落的人们,汇聚在这里,让个旧的文化性格从开始就具备了多元发展,和谐共生的性质。
    个旧的“民族团结广场”,有一座各个民族都共同崇尚的红色火焰雕塑,它的四周,是一组展现世居红河州的9个民族优美舞姿的雕塑群。每年的哈尼族“苦扎扎节”和彝族的“火把节”,以及傣族的“泼水节”都会在这里举行。 今天,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汉、彝、回、壮、傣、苗六个世居民族和其他十几个散居民族,他们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共同丰富着地域文化的内涵与色彩。 这里的回族同胞,聚集在中国最宏大的清真寺里,虔诚地礼拜。 这里的彝族同胞,围绕在村寨周围载歌载舞。 他们的信仰不同,他们的文化各异,然而,他们对世代生栖的家乡却有着同样的眷恋和挚爱。
    然而,这些爱好和平,向往安宁生活的人们,却也有着刚毅和执著的一面。 20世纪初叶,灾难深重的中国成为列强刀俎下的鱼肉,法国人从越南修建了一条铁路直达昆明,这就是著名的滇越铁路。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希望通过这条铁路更加便捷地得到云南的资源,个旧的锡尤其让他们垂涎三尺。 那时的民族工商业者们,怀着对故土和家国朴素的感情,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创造了一个属于这座城市的奇迹。 个旧—碧色寨—建水—石屏铁路是中国第一条、也是唯一的一条民营铁路,堪称“创世窄轨”。在创建之初,投资者和建设者就相互约定,决不将股权出让洋人。1915年,个碧铁路开工修建;1936年,临屏铁路完工。 她,不仅仅是中国工业的遗产,也是中国工商业者探索救国之路的宝贵见证。 狭窄的寸轨,今天已经废弃,然而,遗留的轨道,一如个旧人不屈的铁骨,沉静的横卧在金湖边,忠诚地守护着群山中的家园。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远离战火的个旧人,选择了以独特的方式,践行着自己对国家民族的担当。整个抗战期间,并不富裕的个旧加紧出产了价值黄金90万两的优质精锡,从同盟国手中换回了中国抗日将士的精良装备和前线后方急需的战略物资。
    个旧,虽然狭小,但个旧人的视野却宏大而高远;个旧,虽然遥远,但个旧人和祖国却贴得紧。
    1916年,护国起义中的个旧之战,锡都儿女奋起反抗,回应着中华大地反袁讨逆的呼声。 1929年,牺牲的工运领袖——共产党人李鑫,用鲜血谱写着自有后来人的慷慨诗篇。 整个抗日战争,个旧男儿投身从戎,在抗日正面战场和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中,谱写着彩云之南的壮士悲歌。1950年,在解放大西南的征程中为了新中国捐躯的革命烈士,让锡都的日月换了新天……
    个旧的山水,如小桥流水,宁静婉约;锡都的历史,却如大江东去,悲壮苍劲!
    锡,这种金属,柔软而耐久,终生与大锡为伴的个旧人,也有着锡的个性与品质,柔韧,顽强,在重压之下沉静而执著地彰显着金属一样恒久的生命力。
    锡不过是冰冷的金属,是人让它呈现出文明的光泽,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锡书历史,锡映千秋,世代个旧人用大锡铸就了一座城市的气质和性格,也创造了源远流长的锡文化。 硔王,是个旧人公认的锡矿行业神,对硔王的祭奠,其实,正是锡都人对于祖辈千年创造的锡文化的怀念与礼赞。
    就这样,无形的锡文化,化成无数有形的实体,让每个本地人和外来者都能真切地抚摸城市的脉络,回想先辈的传奇。 这座城市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跌宕起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书写着不同的传奇,却同样的辉映着“以锡为主,千年积淀,多元综合,吸纳创新,工业文明,人文垂先,锡映史迹,名扬四海”的光辉。
    长期以来的锡工业文明,使个旧逐渐成为一座“锡文化”特色明显的繁华城市,一件件故物、一曲曲乡音,简直就是一种欲罢不能的符咒,拴住了多少客居之人和孤旅浪子的灵魂。
    当年作为锡冶炼和交易场所存在的宝丰隆商号,至今依旧巍然,她已经成为个旧民居艺术中珍贵的华章,更重要的是,在日益变迁的都市之中,个旧人留下了这个当年艰苦创业历史的物证,让后人得以追忆这座城市繁荣但却艰辛的起初。
    座落在个旧宝华山麓的云庙,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是个旧“锡文化”兴盛时期留下的珍贵遗产,云庙由滇南锡矿业厂商修建,一度成为个旧的商务、金融及文化中心,当时决定修建小火车铁路的事情就是在这里敲定。几代个旧人,来到这,又离开这,只有悠悠云庙,无声无息的穿越时光,陪伴着一座城市的过去,今天还有未来。
    在距离个旧不远的建水县,两座私家庭院已经成为旅游热点,这就是朱家花园和张家花园。庭院的主人,当年都是靠开采个旧锡矿起家,发迹后把资财靠马帮运回故乡置地盖房,人们形象地称他们的私宅是”从个旧锡矿山驮回的庄园”。
    个旧作为工业中心,以它百年来特有的锡文化形态,不仅塑造了这个城市的风貌,而且辐射到滇南的各个重镇,深刻影响着周边城乡的文明进程。
    长期锡产业发展中形成的不断追求领先和不断创新的人文精神,代表着不断开放与进取的民族精神。锡文化的外延象征着云南锡经济的发展状态,内涵充满了富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它承载着五大知名文化品牌。
    世界锡都,工业摇篮,青铜文明,创世窄轨,民居滥觞!
这座大锡赐福的城市,其魅力还不仅仅在于锡,还有锡城里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人,以及那些充满创造力的新锡城故事。
    个旧产锡,个旧人爱锡,个旧人也懂锡,他们深知如何挖掘出这个金属独特的魅力,他们把自己对于美的领悟和理解通过妙手巧思,注入大锡,让无声的金属说话和歌唱。
    民国初年,个旧人李伟卿设计制作的锡工艺品“关云长勒马望荆州”,参加“巴拿马亚太博览会”并荣获特别奖。时隔多年,他的儿子李宗泽把锡工艺品制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峰,1986年,他被评为中国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
    然而,在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国家百业待兴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锡艺这门传统手艺到底能不能传承下去,古老的艺术能不能推陈出新呢? 当历史走入新的世纪,几百年的古老艺术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锡都个旧,也再一次涌现出锡工艺的大师级人物。
    2007年,个旧人赖庆国,再次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几代大师的诸多杰作,锡制工艺品以其独有的特殊质感,成为个旧人对于中华艺术的独特贡献。
一双双制锡的妙手,同样雕刻着城市的样子,刻画着岁月的印痕,书写着激情燃烧的城市记忆,即便在那动荡的十年,个旧人的双手,依旧续写着这座城市的传奇。
    一群平凡的个旧产业工人,用最原始的设备自行研制,手工打造了377辆红河牌汽车,1970年国庆,红河车做为个旧的献礼被陈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 今天,当年那些老工人又是用自己的双手,修复了仅存的一台红河车,让它成为历史难以忘怀的印记。
    青春的岁月,都会随着时光而流逝,而青春的激情,却沉淀在城市的深处,成为永久的记忆。
    中国人无法忘记,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带给人们的喜悦和自豪;个旧人尤其无法忘怀,飞跃17000米高空舍生忘死进入氢弹爆炸核心完成采样任务的空军英雄——个旧人高树发。 而从地下得见天日,又跟随神舟飞船遨游天宇的个旧大锡,又寄托着新世纪个旧人对于九天揽月的畅想。
    地灵人杰的锡城个旧,英雄辈出,亘古连绵的“锡文化”长廊里,群贤跸至……
    没有人知道,到底是城市因为人变得更加深邃雅致,还是人因为这片山水愈发才情卓越……文风熏染中的个旧仿佛一直是这样,安闲淡雅,怡然清幽……
    不过,当滑翔健儿从老阴山顶凌空而下,带着清爽的疾风飞翔在金湖上空,当万千市民迎着晨曦,留下矫健的身影,这座城市又顿时露出灵动,蓬勃的一面。
    清晨的云庙,二胡,大提琴合奏的曲调唤醒沉睡的城市,也许,这座城市一直是个多元并容的地方,中与西,古与今,动与静,合奏出悠扬的曲调,飞扬在城市的上空。

[上一篇]:我厂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
返 回[下一篇]:个旧锡器制作技艺

云南个旧市晟鼎纯锡工艺厂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号:032914Q云南科技型企业认证编号:ZXR2013010319 滇ICP备13001057号 

善锡堂在线客服
13577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