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国际旅游文化走廊

来源:红河日报发布时间:2013-11-25点击数:3187

        突出特色 培育支柱 加快构建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
            在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中共红河州委书记  杨洪波
                  (二○一三年十一月九日)
    红河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旅游强省战略、实现云南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的决策,国家和省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今年哈尼梯田申遗成功,是红河旅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加之昆玉红文化旅游经济产业带的建设,标志着红河旅游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和思考,尤其对红河旅游现状的剖析和未来发展的展望,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红河旅游跨越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高起点、高水平,差异化、特色化,融合式、集群式的原则,以“梯田魂、古城韵、福地灵、异域情”为主要元素,构建产业强、产品精、业态新、品牌响、服务优的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
    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概念,主要涵盖这几个方面的特征和内涵:一是区域性,是红河州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二是国际性,主要指向中国与越南及东盟国家;三是融合性,突出体现了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四是集群性,不是简单的一点一线一带,而是具有多种元素集合的成环状的走廊。
    如何构筑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一)总体原则——高起点、高水平,差异化、特色化,融合式、集群式。
    1、高起点、高水平。就是要走高端旅游发展的路子,从现代旅游业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入手,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实现高品质发展、高效益产出,防止低层次开发、重复性建设。
    2、差异化、特色化。就是要走个性旅游发展的路子,突出我州地域、民族和文化特色,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超常规的运作,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避免同质化发展、无序性竞争。
    3、融合式、集群式。就是要走复合旅游发展的路子,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城镇、旅游与产业、旅游与生态、旅游与乡村相结合,融合发展,以城镇化和交通干道为纽带,通过聚集各类旅游资源要素,实现整体抱团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分割、行业管理壁垒。
   (二)主要元素——梯田魂、古城韵、福地灵、异域情
红河旅游最大的优势是资源丰富,最大的问题也就出在资源丰富而没有形成核心和主打“拳头”产品,工作上也各吹各擂、单打独斗,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和效益。因而这次思路大调整就只抓一个走廊,突出“梯田魂、古城韵、福地灵、异域情”四个主要元素,具体讲就是要重点发展以元阳为主的民族风情观光体验旅游、以建水为主的文化观光旅游、以弥勒为主的休闲商务旅游、以滇越铁路为主的异域风情旅游,依靠这四个区域、四种类型旅游的率先发展,来辐射和带动全州旅游异军突起。之所以把弥勒、建水、元阳、河口作为红河旅游跨越发展的重点,是因为这些地方已相应地走出了一些路子、积累了一定基础,有条件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从投入成本、建成速度、产出效益等方面分析都是理想的战略选择。我们要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把资金、项目、人才向重点县市倾斜,力争5年内率先把四大重点打造成红河旅游的特点、亮点和引爆点,让红河旅游真正冲破僵局、走出困境、找到新的突破口。
    1、梯田魂。“一核两翼”,即,元阳为主,辐射红河、绿春,重点发展民族风情观光体验旅游。依托千年哈尼梯田这一世界级品牌,以梯田为基础,以农耕文明和哈尼文化为核心,融入“哈尼长街宴”等风俗风情及民族歌舞,体现梯田之魂气。
    2、古城韵。以建水为主,辐射石屏,重点发展文化观光旅游。依托千年临安古城和异龙湖优美的自然景观,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以异龙湖和建水的古城村落、朱家花园、团山民居、燕子洞以及曲江温泉等为支撑,熔铸儒家文化、紫陶文化,体现古城之韵味。
    3、福地灵。以弥勒为主,辐射泸西,重点发展休闲商务旅游。加强与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依托“一座酒店半座城、半座城市是温泉”的旅游城市形象,发挥弥勒与佛同名的优势,发展佛教文化,激活湖泉酒店、锦屏山公园、阿细跳月等自然人文资源,注入民族文化、红酒文化、宗教文化,体现福地之灵光。
    4、异域情。以滇越铁路为主,辐射河口、屏边、个旧、开远、蒙自、金平,重点发展异域风情旅游。依托河口与越南老街“一城两国”的区位,放大延伸“滇越铁路”文化、法国文化的影响力,集旅游、边贸于一体,弘扬边地文化、军营文化,体现异域之风情。
除此之外,个开蒙要通过同城化来发展都市会展旅游,并着力打造红河旅游的集散中心区和集中展示红河旅游文化元素的平台。
   (三)基本特征——产业强、产品精、业态新、品牌响、服务优。
这些基本特征,同时又是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的建设目标和衡量标准。
    1、产业强。进一步健全产业体系、扩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增加产业效益,使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有明显加强。到2020年,旅游产业要素企业和机构达到4500个,固定资产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实现旅游项目投资总额600亿元以上;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力争达5000万人次,游客人均消费达到2000元/次,旅游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旅游收入增加值达400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30%,占GDP比重达14%左右。
    2、产品精。深入挖掘红河旅游文化内涵,坚持走精品化道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开发一批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名牌产品,推动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产品在内的复合型产品体系转型,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特征的人群需要。到2020年,力争休闲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的比重达到50%,建成3个旅游综合体、3个国家公园、20个旅游小镇。
    3、业态新。始终以信息化和科技进步为支撑,顺应旅游发展新趋向,引领消费新热点,通过与相关产业、行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和推出房车游、自行车游、自驾游等新业态,保持红河旅游业态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4、品牌响。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擦亮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5张名片,培育、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旅游企业和产品,提高红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20年,全州建成星级酒店260家,星级旅行社50家,A级旅游景区50家。
    5、服务优。坚持以人民更加满意为目标追求,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提倡微笑服务、细节服务,将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充分融入到服务之中,不断提升红河旅游服务质量。(下转2版)  (上接1版)
构建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的重点任务
实施旅游强州战略,是推进红河旅游融合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要举全州之力、聚全民之智,全面加快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建设进程。
   (一)更新观念是前提。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引领方向。推动红河旅游跨越发展,需要从更新观念入手,统一全州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切实加快旅游发展。一要领导重视。州级已成立了红河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从机构上保障了红河旅游业的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强化旅游发展意识,形成全州上下齐心协力推进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二要坚定信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后发赶超意识,坚定信心,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三要市场带动。要让市场理念成为旅游发展的活力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发展。四要以人为本。要把“人本”理念贯穿旅游工作的全过程,注重旅游管理的人性化、注重旅游设施的人性化、注重旅游服务的人性化。五要群众参与。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广大群众支持旅游发展。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旅游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依托旅游发展过上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六要合作共赢。要有合作共赢的思想,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旅游开发。
   (二)规划引领是先导。做好规划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我州的旅游发展要按照“新理念、高起点、大手笔、重保护”的原则,统一规划、科学合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一要突出规划的科学性。要站在发展和立体的视角,着眼于旅游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充分考虑涉及旅游发展的各种因素,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要加强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促进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及村镇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协调,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严肃性,发挥好规划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二要突出规划的协调性。要强化全州一盘棋的思想,以精品线路和拳头产品为据点,将沿线和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连成带、串成片,整体规划、集群发展、深度开发,推动单点突破向全域发展的转变。各县市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时,应根据全州总体规划要求和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主动融入全州旅游发展新格局。三要突出规划的层次性。旅游规划要分清层次、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当前,全州旅游发展规划要突出“梯田魂、古城韵、福地灵、异域情”等主要元素,以这些元素促进元阳、建水、弥勒、河口4个区域旅游业的率先发展,来辐射带动全州旅游跨越发展。四要突出规划的特色性。特色制胜是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支点,从规划开始就应突出特色和个性。要从规划的理念、内容上充分体现特色性,尤其是根据旅游资源要素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将红河旅游的特色和亮点凸现出来,以特色规划保障特色旅游的发展。
   (三)产品开发是核心。旅游产品是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产品就没有商品,没有商品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产业。旅游产品开发要考虑前瞻性、独特性、周期性和综合性,围绕市场需求,谋划在前、开发在先,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特定的消费人群,并根据产品生命周期,不断推动产品组合、产品升级和新产品开发。当前急需做好两件事:一是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要突出建水、弥勒、元阳、河口,可以考虑以自然景观为主进行开发,或者以人文景观为主进行开发,也可以自然和人文结合起来开发,还可以在原有资源和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当中最为重要的是旅游发展定位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定位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由于旅游产品开发的不可重复性,开发的定位和模式要慎重抉择,否则会贻害无穷。二是旅游线路的开发。还是要围绕4个重点区域,把优质旅游资源有机地连接起来,开发和打造一定数量的精品旅游路线。旅游路线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不同游客的需要,可以一个产品一条线路,也可以是若干产品组合而成,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变化性。特别在打好“组合拳”上要多下功夫,这样既可全面展示红河旅游整体风貌,又可形成强劲的带动效益。
   (四)项目支撑是根本。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项目支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始终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全力以赴,突出抓好各类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一流的景点景区。一是项目前期工作。要深入分析研究国家旅游政策和旅游市场预期,结合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挖掘谋划项目,科学规划一批市场前景好、策划水平高、影响力大、带动面广的重大旅游项目,调整充实红河旅游项目库,提高红河旅游项目的“命中率”。二是项目资金投入。要加大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多元配置,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简化资金拨付流程,保证旅游项目建设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大信贷投放规模,加强对重大旅游项目的信贷支持。三是项目管理服务。要加强对项目开发建设的全程指导和管理,确保项目前期高起点规划、中期高标准建设、后期高水平管理,真正达到“建设国际化、服务现代化、管理精品化”的要求。要研究制定相关的审批管理办法,对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加强服务保障。各县市和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四是旅游招商引资。要利用好各种经贸洽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平台,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积极吸纳民间资金,力争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来。要改善招商引资的环境,先期引进一批高端品牌企业集团投资红河旅游,产生效益、形成示范后,促进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的转变,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五是确保项目重点。要根据投资能力和实际需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保基础、保重点,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要围绕旅游发展的主体功能需要,优先做好景区景点建设项目,加强以酒店为重点的旅游服务设施,缓解客流日益增加与设施建设滞后的压力。
   (五)品牌打造是亮点。品牌就是旅游的生命力,没有强势的品牌,就没有强势的产品,也就没强势的产业。只有从起始就走品牌运作的道路,红河旅游才能发展得更好,走得更快、更远。打造品牌,核心是要有知名度、要有影响力,最终要能形成生产力。就我州目前的资源情况,关键要打造五大品牌、擦亮五张名片,即打造以哈尼梯田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建水古城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滇越铁路为代表的近代工商文化、以过桥米线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弥勒为代表的休闲康体庄园文化5大文化旅游品牌,擦亮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5张名片。重点抓好3件事:一是打造旅游形象品牌。要雅俗相间,实体与意境结合,能吸引人、感染人,叫得响、记得住、传得开。二是打造旅游企业品牌。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边注重打造新的企业品牌,另一边注重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三是打造旅游商品品牌。所有商品都要围绕品牌做文章,铸就商品灵魂,依托品牌效益,提升商品的档次、附加值及无形资本。
   (六)业态创新是关键。旅游业态就是指承载旅游要素的形态,是对旅游产品的组织形式、运营模式和产品特色的综合概括。由于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升级,需要持续创新旅游组织管理方式,培育更多新的业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就当前,我州要突出抓好4种新的旅游业态:一是商务会展。要发挥我州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优势,吸引更多的商端游客到红河举行商务会谈、商业展示,一方面促进红河旅游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红河带来新的商机,带来更多的信息、人才和资金。二是文化体验。要大力挖掘我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促进文化体验项目从学者、专家向普通游客延伸,让游客充分享受历史文化的无限魅力,激活文化软实力的巨大能量。三是康体休闲。要立足于立体的地理、良好的气候和丰富的地热资源,积极发展山地运动、温泉疗养、探险露营等旅游项目吸引高端游客。四是传统村落。小村落,大文化。要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加大建水团山、弥勒可邑等特色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民居特色、建筑风格以及人文元素,运用现代旅游的理念和手段,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建设,积极开发传统村落生活体验、文化拾遗等旅游项目,让游客在与古村落、原住民的交融中获得身心愉悦,让传统村落在旅游开发中展现新风貌、焕发新活力。除此之外,要顺应发展新潮流、引领生活新时尚,积极探索和打造文化创意、影视、科考等旅游新业态。
   (七)设施完善是基础。旅游设施建设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基础跟不上、设施不配套,再好的理念、再好的产品都体现不了应有价值。要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载体,坚持整体策划和打包立项,不断强化旅游发展的项目支撑。从2014年起,州级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的资金、各县市政府投入5亿元以上,带动旅游投资5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几件事:一是加强景区景点建设。要加大对景区景点建设的投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多元配置,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确保景区景点建设资金链条不断。要注重完善景区景点的功能配套,着力解决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的突出问题,全方位满足游客的需求。二是加强宾馆酒店建设。重点要启动建设一批高端酒店,引进一批国内外品牌酒店进行链锁经营,同时兼顾中低端酒店的提升完善,千方百计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三是加强娱乐设施建设。要把娱乐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开发各种各样的娱乐项目,从而改善消费结构、增加消费热点、扩大消费支出,最终体现到旅游收益的增加。四是加强综合交通建设。要把旅游规划与交通规划有机衔接起来,构建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网络,特别要加快推进元阳、河口通用机场建设步伐。
   (八)市场营销是平台。要以游客消费需求为导向,结合我州旅游资源和产品多样性、多层次和辐射性广的特点,创新利用旅游营销方式方法,宣传红河旅游,打造红河旅游品牌。一是加强氛围营销。要利用州内各种节庆的平台宣传作用,通过旅游标识、旅游口号、旅游歌曲、旅游广告的创作、制作及旅游市场的推广,进一步宣传红河旅游品牌,不断提高我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场吸引力。二是加强对外营销。根据不同地区游客需求,结合全州旅游景区景点的特色,组合包装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通过媒体广告、投放宣传资料、举办旅游推介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等方式,扩大红河旅游在州域外的影响,从而拓展州外、省外、国外旅游市场。三是加强节庆营销。通过举办哈尼长街宴、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扩大红河影响力,提高红河知名度。四是加强网络营销。完善红河旅游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网络化的旅游形象宣传,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旅游线路推广、旅游消费支付,满足旅游个性化、信息化需求。五是加强中介营销。要加强旅行社为重点的旅游中介组织的建设,通过旅行社的包装组合和宣传推介,不断将我州的旅游项目、旅游线路推向州外、省外乃至国外,占领更多的客源资源和市场份额。要高度重视旅行社工作,切实加强服务、引导和管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导游队伍,通过旅行社这道窗口树立红河旅游的良好形象。六是加强商品营销。要大力开发红河旅游商品,做大做强锡工艺品、建水紫陶、彝族服饰等特色旅游商品,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
   (九)优质服务是保障。要把服务寓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以优质、周到、细致的服务,提高旅游的整体水平和效益。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健全完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要针对团体旅游、散客旅游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详细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要建立以游客评价为核心的服务评价机制,加强旅游服务的监督管理。二要优化旅游服务环境。要加强政风、行风整治,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优惠优质的投资环境。要持续开展旅游治安、旅游运输市场、旅游餐饮等专项整治,优化、净化旅游环境,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三要提高党政干部服务和发展旅游的能力。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外出考察、旅游研讨班等形式,强化对旅游经济领域知识的学习认识,增强推动和服务旅游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全州旅游业的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打造山水个旧 畅游美丽锡都
返 回[下一篇]:锡都投资沃土

云南个旧市晟鼎纯锡工艺厂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号:032914Q云南科技型企业认证编号:ZXR2013010319 滇ICP备13001057号 

善锡堂在线客服
13577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