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器文化
锡器文化
承千年锡脉 建美丽锡都
来源:个旧时讯发布时间:2013-05-31点击数:3686
| |||
|
树立标志性建筑 彰显文化品味
个旧是锡之名都,近几年个旧市政府和云锡公司投资建设的标志性建筑逐渐让锡都名符其实,大桥商业步行街竣工,《矿工魂》、《走厂路》、《砂丁谣》、《涮塃》、《代写家书》、《双眼井》让人们身临其境地了解了砂丁的血泪生活;金湖文化广场大型汉白玉雕塑《硔王》,铸铜雕塑《背塃》、《驮塃》、《磨塃》、《洗塃》、《炼锡》、《精制》等雕塑群体现了锡文化的多元化内涵,形成了个旧特有的城市文化风貌。锡都博物馆和云锡博物馆先后建成投入使用,成为我市“文化兴市”战略和“建设锡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然而,仅凭雕塑和博物馆,并不能真正体现个旧的城市品味和锡文化内涵,个旧仍旧缺乏代表城市文化的地标式建筑,城市文化仍然干涩而缺乏表现力。
扶持龙头项目 带动产业发展
继续扶持推进以“大红河、大品牌”为主题的省州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红河·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工程占地15亩,以红河金易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斑锡工艺美术公司为主体,总投资1200万元,规划建设700平方米的展示厅一个,800平方米生产车间,建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2013年上半年将全面开园接待游客,之后逐步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同时,扶持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沙甸·泓回文化艺术庄项目,使其成为与个旧锡工艺品相辅相成的民族工艺品。当前,应着力解决我市文化产业项目存在的企业规模小、招商引资困难、专业人才紧缺、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为优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和服务保障。
创作文艺精品 增强文化软实力
继续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支持和鼓励本土文艺家创作精品,音诗画本土剧目《锡山如画》参加云南省第十一届新剧(节)目展演获7个奖项。市作协会员杨征的报告文学《亿万富哥人生的拐点和结点》发表于《中国报告文学》(2011年9月号中旬刊),作家杨征的《个旧风采录》、杨树文的《洗礼》和王锋的《岁月如歌》出版发行;李昆的抗旱摄影作品《最后的积水》和段靖雄的《幸福之吻》获云南省文艺基金鼓励奖;我市文艺团体多次参加全国,全省赛事、展演并囊获奖项,我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工艺品,多次荣获工美杯、百花杯金奖。全市文艺工作者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在奋进中寻求突破,多年来创作喜获丰收,但是,我市的文艺工作仍存在人才青黄不接、活动经费紧张、协会作用发挥不明显、创作总体水平不高等问题,《个旧市文学艺术精品奖励办法》未施行,对文艺人才的激励、奖励机制不完善,文艺工作者不团结,文人相轻现象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