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器文化

锡器文化

锡盘上的烟火与烽火

来源:文艺微刊作者:落纸如云发布时间:2025-10-25点击数:3

锡盘上的烟火与烽火:民国时的“云锡职工食堂” 一个旧锡盘,在时光的尘埃里蒙着薄灰,边缘的磨损似是岁月啃咬的齿痕,而盘沿那“云锡职工食堂”的刻字,却如一枚倔强的印章,捺在民国的烽火与烟尘之上,洇开一段关于饥饿、温饱与家国的记忆。 那是1940年的云南,滇南的风里裹着锡矿的冷硬气息,也卷着抗战的焦灼。国民政府、中国银行与云南省府合股成立的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在战火中轰鸣。锡是战略的血脉,滇锡贷款换来的美国援华物资,正顺着这血脉涌向抗日前线。而支撑这台机器运转的,是无数工人佝偻的脊背,他们的饥饿与疲惫,都落在了这方锡盘里。 机器工业的齿轮咬合着时间,劳动密集的车间容不得片刻拖沓。统一的饭钟敲响时,工人们从矿洞、从车间涌向食堂,锡盘在无数手中传递,盛着粗粝的饭食,也盛着生存的重量。国民政府颁布《工厂法》等文件,规定工厂必须办食堂等附属设施,云锡公司作为当时重要的企业,需要按照规定建设食堂。虽然,《工厂法》的条文是冰冷的,但食堂的烟火是温热的——那是政策的推力,也是人性的微光。长长的劳动时间里,唯有这片刻的喘息,能让体力在饭粒与菜汤中缓慢回流,再化作次日下矿的力气。 锡盘见过轰炸的阴影。日本侵略军的战机掠过滇南的天空,炸弹的轰鸣与食堂的饭香曾在同一时空里撕扯。工人们攥着锡盘往防空洞跑,饭食洒了一地,锡盘的冷光映着硝烟,成了战争残酷里最朴素的见证。它也见过国民政府的专制与美国对锡运的操控,那些盘剥与压榨,让饭食愈发稀薄,却压不弯工人们握着锡盘的手——他们知道,自己咽下的每一口饭,都连着前线的弹药与枪炮。 如今,锡盘上的刻字已有些模糊,如同那段历史的细节在记忆里褪色。但指尖抚过磨损的边缘,仍能触到当年的温度:那是工人掌心的汗渍,是饭食的余温,是烽火岁月里,中国人用温饱与坚守,熬煮出的家国底色。这方锡盘,早已不是简单的餐具,它是一枚勋章,镌刻着平凡者在时代巨轮下,以烟火为刃,对抗饥饿与战火的史诗。
[上一篇]:【锡都记忆】锡币熔铸抗战魂
返 回[下一篇]:锡都记忆

云南个旧市晟鼎纯锡工艺厂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号:032914Q云南科技型企业认证编号:ZXR2013010319 滇ICP备13001057号 

善锡堂在线客服
13577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