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器文化

锡器文化

《个旧厂》

发布时间:2015-02-17点击数:3391

                       试译《个旧厂》王文治

    王文治,江苏丹徒(今镇江)人,生于清朝雍正八年(1730),卒于嘉庆七年(1802)。据说12岁即能诗工书,乾隆二十一年(1756)曾跟随翰林院侍读全魁跨海册封琉球(冲绳)国王。乾隆二十五年(1760)以一甲三名(即探花)登第。二十九年(1764)九月抵临安(建水)任知府。三十二年(1767)清军入缅甸作战,王奉命督运粮饷于滇西,年底,因对所辖嶍峨县(峨山)知县亏空库银之事“漫无觉察”,“交部严加议处”而被降级,他即选择辞职离任回家。任职期间,曾巡视了临府八属之地,并于乾隆三十年(1765)夏天视察个旧厂之厂务,写下了《个旧厂》一诗:


滇中山色半粗丑,草树稀疏如秃叟。
伊谁扫出万螺青,莫是仙人凤尾帚。
由来此地五金聚,宝气润于膏沃首。
天晴朱碧耀泥沙,夜静虹霓贯星斗。
远人鶩利纷沓至,运甓芟葇安井臼。
顿令空谷成市廛,鈴驮骈阗车毂走。
朝来万指事椎凿,地脉山筋十断九。
洪炉炼冶无休时,时见霏烟散榆柳。
豪商大贾裘马轻,硐户砂丁衣面垢。
眼前咫尺分荣枯,何必朱门与蓬牖。
却怪山灵不自爱,韫璞藏辉岂难守。
故将财货眩愚蒙,自去镌劖求击掊。
至人不贪以为宝,填渠溢岳吾何有。


    此为至今所见古代官员直接描写个旧厂情形的最早的一首诗,被研究云南矿业开发史的学者引用后,受到世人重视。不揣浅陋,试译如下:
滇中山色多半粗俗丑陋,
草木稀疏犹如秃头老叟。
进入个旧但见群山含黛草木蔚秀,
莫不是神仙用凤尾扫帚将它梳就。
此地向来聚有金银铜铁锡多种金属,
由于宝气的滋润在临安府最为富有。
天气晴朗时红日蓝天照耀大地,
夜深人静时金气如虹贯穿斗牛。
如今各地谋利之人摩肩接踵纷至沓来,
运送砖瓦砍除杂草开挖矿石安放井臼,
很快就将这空旷山谷变成热闹的都市,
山上山下随时可闻驮铃声声车轮辘辘。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挖山打洞,
地脉山筋被挖断的已十有八九,
炉烟浮尘飘飞弥漫榆树之间杨柳梢头,
大小洪炉冶银炼锡火光熊熊昼夜不停。
发了横财的富商矿主骑肥马衣轻裘招摇过市,
开山挖矿的硐户砂丁却是衣不蔽体满脸污垢。
贫富悬殊如此鲜明地对比在眼前,
不必再去看是住豪宅还是棲蓬牖。
要怪就只能怪山神不爱护自己的宝藏,
想守住它们就得将各种金属深藏不露,
反而故意用开矿发财来迷惑百姓,
被开挖得遍体鳞伤真是自作自受。
道德高尚之人以不贪钱爱财为宝贵品格,
即使金银财宝堆得满山满谷也毫无所求。
    他在诗中以写实的笔触描绘了当时个旧山水清远、草木蔚秀的自然风光,概括介绍了个旧城车水马龙的盛况,既对因发财心切而造成的环境破坏感到痛心,又对在开发矿业中形成的贫富悬殊愤懑不平,既感叹天地不爱其宝,又希望世人能以不贪为宝,以保护个旧的灵秀之气和自然环境。看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自古就有,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至今仍是绕不开的课题。
    王文治辞职回乡后以艺事为业,陶然于山水,相交于雅士,在书法、鉴古、诗歌等方面颇有成就,名震当时与后世。冲绳至今仍传其翰墨。

[上一篇]:飞翔在锡山的梦想
返 回[下一篇]:为什么锡盒贮存茶叶为佳?

云南个旧市晟鼎纯锡工艺厂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号:032914Q云南科技型企业认证编号:ZXR2013010319 滇ICP备13001057号 

善锡堂在线客服
13577100032